31 Jul 2007

爱因斯坦为何对妻子不忠,有才华的男士不安分

爱因斯坦为何对妻子不忠,有才华的男士不安分
作者:中华自杀… 文章来源:中华心理教育网 点击数:
1343 更新时间:2006-8-11

爱因斯坦档案馆最近公布的照片和信件
哲学家罗素私生活充满了私通和幽会
卓别林也有过4位妻子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最近,爱因斯坦的一些私人信件得以曝光,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位科学巨匠竟然有如此纷乱的爱情生活,著名的相对论竟然产生在他与多名情人的周旋之间。对于爱因斯坦的如此私生活,人们会有些迷茫。可是英国世界级的动物学家、人类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认为,爱因斯坦的情史如此曲折不值得大惊小怪,有才华的男士对妻子不忠,这种事数不胜数,这中间当然有个人操守问题,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基因了。有才华的男士不受传统与规矩的约束
  也许和你的想象不一样,爱因斯坦并不是醒着的时候就在黑板上写画那些复杂的符号,他还拿出很多时间花在追求女孩子上,而且成功率很高———无论是学术内外,他都勇于追求。很多人也许会认为,爱因斯坦有多个情人与他伟大的形象不符,他为什么将自己宝贵的时光浪费在一连串精疲力尽,而又不道德的风流韵事上呢?而且这些事件几乎毁了他的家庭生活,尤其影响了他与儿子们的关系?
  如果抛开个人操守问题,单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答案就是,他和很多其他创造性超凡的人其实没什么两样,他们都具有男人最典型的特征:享受冒险的快乐。每个创造性的行为,每一个新公式,每次开拓性的革新都是一个反叛行为,如果成功了,就会推翻现有的、陈旧的观念,因此,天才每次看到一个新的可能的机会,他们都会冒险去尝试一下。
  如果新公式、新的革新想法不成功,它可能会转化为一种灾难。尽管会有危险,但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还是无畏艰险,敢闯敢创,无论在学术上还是生活上都是如此,他们根本不会把传统和规矩放在眼里。
  爱因斯坦不仅不是个例外,相反,他的行为符合“天才喜欢挑战传统”的法则。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访问英国期间,他的一番话让年迈的哈罗尔德·马克米兰惊愕不已,他向马克米兰抱怨道,如果哪天没有性生活,他就会剧烈头疼。肯尼迪是一个贪婪而又急躁的人,他引诱过许多女孩,从小明星到社交名流、秘书和空姐,甚至还有脱衣舞女。
  男性确实是一种喜欢冒险的动物
有才华的男人喜欢最大限度的冒险的欲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猴子,人类的树栖亲戚,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只会逃到更高的树枝上,吃的也只是摘取到的一两颗果实,但是,当我们的祖先从树上生活转为地上的时候,他们不再遇到危险就逃到高处,而是直面危险,当食肉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后,他们开始了捕食掠夺。
  要想成为成功的猎人,他们必须具备一项新的品质———勇敢,如果食肉的原始猎人想要幸存下来,他们必须勇敢,敢于冒险。部落中的女人们很重要,因为,她们承担着繁衍后代的重要任务,她们不能够轻易出去冒险。但是,男人是可以牺牲的,如果不可避免,他们中的几个人被杀,其他人还可以维持小部落的繁衍。因此,他们渐渐就成了背包打猎的人,渐渐演化得基因上具备了冒险的特性,他们的工作就是获取肉食。
  古时的猎人进化到今天,就成了在办公室或者工厂,或者是农场工作的现代男人,虽然危险少了,但是,根深蒂固的冒险意识仍然存在。证据就是,今天的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惹事生非,死于暴力事件的女人显然比男人要少很多,30岁之前,死于事故的男性是女性的15倍之多。这充分说明男性确实是一种喜欢冒险的动物。
  风流韵事其实是危险的原始狩猎的翻版
  最喜欢冒险的特定男性通常分两类:一类是从事身体冒险的男性,例如参加英国空军特别部队翱翔蓝天,或是到南极探险的人;另一类是探究新理念,创建新的艺术形式或者发明新技术,他们走的是改变我们所有人生活方式的路线。
  有着卓越智慧的男性,他们的创造力带给他们极大的成功,有时,他们会发现,总是难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们的成就带来了社会回馈的丰厚报酬,他们无法将自己局限于自己那个特定领域的新问题上,于是开始伸展到其他领域。例如,新奇的性经历。其实,每一件风流韵事都包含着秘密行动、战略和战术,冒着被发现的极大的危险,这一切都是危险的原始狩猎的翻版。
  名声、权力和财富助长了他们的风流习性
  那些优秀男士因为杰出而拥有了名声、权力和财富,而这一切让他们在异性的眼里变得颇具魅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们的风流习性。可能他们长着一副愤怒的河马面孔,但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较高,他们就不知不觉在异性眼里变得性感起来,这让为他们鞍前马后忙碌的英俊小生们感到悲哀和沮丧不已。
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不可谓不才华横溢,但光靠外表恐怕谁都不会看上他,他曾被描述为“欲望过强,而且很快就喜新厌旧”。他声称,他对性伴侣的兴趣不会超过几年,腻了之后必须换新人。因此,与他有过情事的女人可以排成长队,其中几个在后来和他结婚了,他的情人包括年轻的秘书、一名下议员的妻子、芝加哥外科医生的女儿、研究生、女演员、争取参政的妇女、几名教师、剑桥讲师的妻子和孩子的女家庭教师。一名传记作者将他的私生活描述为“他的生活中充满了私通、幽会、情感纠纷……流言蜚语。”罗素的风流韵事达到了性冒险的最高境界。
  人类探险欲望的一种“副产品”?
  电影奇才查理·卓别林也是一个性活跃者,只要他无聊了,他就会开始引诱女孩,他有4个妻子,无数情人,其中有些年龄很小,他被迫娶了一个16岁怀孕的女孩,他们的婚姻仅持续两年,即使在这两年的婚姻期间,他仍与5名情妇有来往。年轻的时候,他还拜访过妓院,但是,后来,他吸引了很多有才而地位显赫的女人,他曾成功地得到了邱吉尔侄女和尤其·奥尼尔女儿的青睐,赢得了女影星保利特·戈达德、宝拉·纳格瑞、喜剧明星梅布·诺曼德以及威廉姆·赫斯特女友的芳心。但是,他对性的迷恋导致他的败落,因为“放荡”,他被驱出了美国,他的魅力从此失去了光彩。
  但是,从“猫王”艾尔维斯·普莱斯利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从土鲁兹·罗特列克到约翰·普雷斯科特,似乎这些有才或有权的男人为了满足自己征服的刺激,常常让事业和家庭陷入险境。然而,我们只能悲哀地说,这只是人类探险欲望的一种“副产品”,也是我们为地球上最具创造性的人付出的代价。

男子没钱盖房自杀身亡 生前曾说盖房怎这难(图)

男子没钱盖房自杀身亡 生前曾说盖房怎这难(图)
中安在线  2007年04月13日 16:34  进入论坛
  遗像没地儿放,只好和棺木一起下葬。
  遗像没地儿放,只好和棺木一起下葬记者时鹏/摄
  “没钱盖房,爸爸才去寻死”
  父亲无力盖房选择自杀,生前曾说:“又不是盖别墅,就是盖个住的地方咋恁难呢?”
  房子还没盖好,遗像没地儿放,只好和棺木一起下葬。
  13岁的大女儿埋怨妈妈:“就是她一直说盖房盖房,爸没办法。”
  盖不起房子,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老孙庄村民刘培顺选择了自杀。刘培顺生前曾念叨:又不是盖别墅,就是盖个住的地方咋恁难呢。
  刘培顺死后,留下了妻子、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刚打好的房子地基。房没盖好,遗像没地方放,只好和棺木一起下葬。
  [事件]
  家里正盖房男子自杀
  去年腊月二十三,刘培顺把老房子拆了。母亲住到了大哥家,他们一家四口暂时在姐姐家的小厂子里住了下来。
  今年3月,天气暖和了,刘培顺把自己积攒的3万元钱拿了出来,打了地基,妻子赵小玲就在家门口临时搭了一张床,看着盖房子的用料。
  4月10日早上6时,刘培顺从姐姐的厂子里回到了老孙庄,把赵小玲叫醒,说自己先回姐姐的厂子里把钥匙送回去,一会回来帮她拉土。还说:“我刚借了3万元钱,姐家又把1000元钱的楼板定金也垫上了,你别发愁了。”
  赵小玲说,两人还有说有笑了一会儿,随后,刘培顺走了。
  中午12时30分,刘培顺的姐姐在家里蒸了面条,让女儿给舅舅送去。
  刘培顺的外甥女说,到了厂子里,敲了半天,舅舅才把门打开,看见来给自己送饭,笑了一下,说:“还给我送这个弄啥,我也吃不着了。”
  下午3时,刘培顺的姐姐来厂子里浇菜地,发现门反锁着,敲门没有人开,以为弟弟在屋里睡觉,自己干活去了。
  下午6时,刘培顺的女儿刘淑贤放学回来,拍门里面无人回答,找来表哥把门撬开,发现刘培顺倒在地上,屋里窗户紧闭,煤球炉还烧着,很重的煤气味。“我摸摸,爸爸的胳膊腿都硬了。”
  警方认定为煤气中毒,是自杀。
  [女儿]
  “没钱盖房爸才寻死”
  刘培顺死了。他拉客的三轮车还停在郑州市153医院门口,他家的地基刚刚打好,门口还乱七八糟地堆放着一堆准备盖房子用的石子和砖头。
  4月12日上午9时,刘培顺的妻子赵小玲蹲在郑州市老孙庄南边的一块麦地里,只露了一个脑袋,她远远望着麦地另外一头正在挖坟地的人群。她的身后,13岁的女儿刘淑贤手捧着爸爸的遗像,坐在村委会的车子里,眼睛里噙满泪水,头转向一边,始终不看妈妈一眼。
  刘培顺的小女儿在地里跑来跑去,听到有人叫就回头给别人一个可爱的笑脸。3岁的她还不知道这么多人的忙碌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我恨我妈。”刘淑贤反复说着这句话,“就是她说盖房、盖房!我爸没有钱,实在没有招了,才去寻死。”
  “我爸爸人可好,这么多年,他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自己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刘淑贤把脸埋在爸爸的相片上,大颗大颗的眼泪滚了下来。
  刘淑贤说,年前家里把老房子拆了后,爸爸和妈妈就为了房子的事情经常吵,那个时候爸爸就经常说:“死了呗,我死了就干净了。”
  [村民]
  “就他们家没盖楼房”
  赵小玲说,她与刘培顺1990年结婚,刘培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大哥现在是153医院的普通工人,二哥没有工作,在街上蹬三轮,弟弟是残疾人。一个姐姐日子稍微好过点,有个小厂。
  结婚后,两人一直和刘培顺的老母亲住在4间平房里,房子已经有20多年历史。
  屋顶结婚的时候就漏,没有钱大修,就拿东西盖一下,但是一到下雨屋内就得锅碗瓢盆齐上阵。
  村委会修路,把门前的路面垫高了,比刘家地面高出80多厘米,院子里都是水,村民都说“进他家的房子像跳坑”。
  刘淑贤说,有次下大雨,屋顶漏水,他们一家拿盆往外舀水泼,但是外面路面高,一开门大路上的水又往里灌。
  现在刘家的宅基地上,是刚刚打好的地基和南边没有完全拆除的院墙和大门。
  赵小玲说,大门是单砖的,原来看着很难看,村委会修路的时候把路边的部分粉刷了。
  挨着刘家的有4户,西边的是一栋白色的两层小楼,东边是一栋黄色的4层小楼,北边是一栋贴着漂亮瓷砖的5层小楼,正对着大门的是一个漂亮小院。
  得知刘培顺自杀的消息,村民们这些天没事的时候都在刘家门口坐着。孙阿姨说:“你看俺村里,估计就他们家没盖楼了,一对比肯定不是个滋味。”
  [妻子]
  “盖一层楼钱都不够”
  看着村民一个个都盖起房子,刘培顺也行动起来,可辛苦攒下来的3万元钱很快就没有了。
  赵小玲算了一下。5万块砖花了1万多,钢筋花了1万多元,石子花了1200元,两车白灰花了1200元,此外还有工人的工钱,再加上一盖房子丈夫也不在街上蹬三轮了,家里没有了收入来源,各种费用加在一起,这3万元的积蓄很快就见了底。
  刘培顺认为盖两间平房够住就行了,但是赵小玲觉得盖一层太丢人了,跟刘培顺商议:“还是盖两层吧,咱们盖着说,反正一层的钱也是个不够。”
  刘培顺实在没有钱,他今年38岁,高中毕业以后就在家务农,结婚后,买了辆三轮车在153医院门口拉客人挣钱,多了能挣个二三十元,少了有时候一分钱就不挣,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
  赵小玲在家务农,大女儿今年在铁路小学读六年级。小女儿3岁了,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家里钱紧张,没让去。
  村民说,刘培顺是个老实人,又有点内向。他也想挣钱,这几年蹬三轮蹬得腰肌劳损,还有关节炎,花了1000多元也没有治好,下力气的活儿不能干,找工作也没有学历,想去做点生意,也没有那个脑子。
  刘淑贤说,别看爸爸有关节炎,平时谁家有个力气活儿找他,他很高兴去给人家帮忙。有次在外边给一个卖雪糕的人推车子上坡,别人送他一个雪糕,他没有舍得吃,拿回家都化了。
  刘培顺脾气好,两个女儿都喜欢他。
  赵小玲说,前年,刘培顺去村里申请低保,去申请了两次,回来后告诉赵小玲说没有申请上。“别人说,没有老婆的光棍汉才能申请上,我有老婆不够资格。”赵小玲回答:“咱有一个花一个,你有老婆吃不上也不比光棍汉强。”
  [死者]
  “盖个住的地方咋恁难”
  赵小玲说,刘培顺经常说:“我又不盖别墅,就是盖个住的地方咋恁难!”
  大女儿说,平时爸爸不喝酒,这些日子也喝酒了,那天他看到爸爸拿了两瓶酒回来,喝了大半瓶,喝完酒也不说话,倒在床上眼直直地看着上面。
  刘培顺的姐夫和二哥说:“你盖房子钱不够,我们资助你点,不用还,你把房子盖上,有妈的一间就行。”两人分别给了他1万元钱。
  刘培顺并没有因为有了盖房子的钱而高兴,他成天说:“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哪个的钱都不能不还。”
  赵小玲说丈夫老说“害怕”,问他怕啥,他就说一想到房子就怕,头老疼,想到钱就发愁。赵小玲劝他:“你别愁,咱盖到哪算哪,不粉刷也行。”
  刘培顺则说:“我现在腰疼腿疼指望啥还账?钱难挣,人情债更难还,我不好意思张口问别人借钱了。指望着自己,钱到哪天能还上?”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刘培顺忽然对大姐夫说:“不想活了,没啥指望。”刘培顺的大姐夫吓了一跳,赶忙说:“可不敢瞎想,你这上有老下有小的,不能说撂摊子就撂摊子,这样的话别说了。”
  [哥哥]
  “遗像和棺木一起下葬”
  有村民说,刘培顺没有事的时候,总喜欢去中原路通往花卉市场的那段路,蹲在马路边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汽车出神。有人对他说:“你要有本事就找个好车一下子撞过去,讹别人几万元也不白死。”他就笑着说:“我死也不能祸害人家。”
  村民张阿姨称,刘培顺以前对她说,觉得自己很窝囊,这么大了,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儿,没有学历找不了工作,银行也不能给贷款。连个低保也申请不上,盖房子欠亲戚那么多钱,说不让自己还,自己也觉得没脸。
  4月10日,刘培顺选择一个人在屋里安静地离去。
  刘培顺的大哥说,弟弟的死一直瞒着79岁的老母亲。弟弟的房子没有盖好,遗像没有地方放,放兄弟家又怕老母亲看到,只能和棺木一起下葬。
  上午11时,刘培顺的墓地挖好了,在村口的一家小饭店里,大家开始坐下吃饭,赵小玲失神地坐在桌子旁,两个女儿一边一个。
  大女儿低着头,吃着碗里叔叔伯伯夹来的菜,3岁的小女儿挑着碗里的肉片给妈妈:“妈妈喂。”
  赵小玲忽然咬着嘴唇,眼泪一串一串往下掉。( 来源:河南商报)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编辑: 周晓留

脾气暴躁

鲁莽的弟弟让我老婆受了好多委屈
2007年05月31日08:34 来源:武汉晚报
E-mail推荐:
热线倾诉者:周学文 (24岁 打工仔)
记者:周绍云  

周学文:(很烦躁的)昨晚回家,我发现老婆梅子躲在房里偷偷地抹眼泪。不用问我都能猜到,肯定是被我那不懂事的弟弟气的!  记者: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周学文:我在武胜路一家煨汤馆打工,梅子带着弟弟在武昌一个小区开了个烧烤摊。那个小区很乱,经常有小混混吃了东西不付钱,我弟弟脾气暴躁,一冲动就要打人,每次都是梅子死命地把他扯回来。外乡人在武汉讨生活多不容易呀,但弟弟并不理解梅子的苦心,总为此跟梅子吵架,梅子三天两头被他气得哭。  记者:那你这个当哥的要多说说你弟弟。  周学文:不知道说了他多少次了!每次事后他都很后悔,可一冲动起来就像一头犟牛!弟弟真是不懂事啊,其实梅子对他比我对他还好。虽然她才26岁,但她像母亲般照顾着弟弟,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总是给弟弟买这买那。她总对弟弟说,等到你结婚那天,我们的心才能放下。  记者:你弟弟和你们住在一起吗?  周学文:是啊。我13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后来,姐姐又远嫁江西;再后来,父亲再婚,一心过他的新生活,对我和弟弟不闻不问。我把弟弟看得很重,我总觉得,我是哥哥,有责任有义务照顾弟弟。初中毕业后,年仅16岁的我带着小学还没毕业的弟弟,从汉川来到武汉打工。从那时开始,我就和弟弟相依为命。  梅子比我大两岁,原来是个纺织工,我那会儿在她厂子旁边做小生意。她是个勤劳善良的女孩,家境比我好多了,但她的家人都没嫌弃我。梅子的父母对我弟弟也很好,今年春节,我的亲生父亲连个电话都没给我们打,可我的岳父再三请我弟弟到他家过年,因为家里住不下,岳父还专门租了间房子给弟弟住。  记者:你真的很幸运,要好好珍惜。  周学文:我也是这么想的。结婚快一年了,梅子每天勤扒苦做,一点福都没享到,因为我那鲁莽不懂事的弟弟,还受了好多冤枉气。我一直想对她说声谢谢,可我这人嘴笨,每次话到嘴边又开不了口,现在我想对她说:能娶到你这个好老婆,是我这一生最大的福气;相信我,我会努力让你过得更好!
(责任编辑:关莹)

鲁莽不是勇敢

广州日报:鲁莽不是勇敢 2007-04-27 09:20:32


  人人都爱看搅局,季后赛尤甚。此前已保持了对小牛6连胜的勇士,在季后赛第一场客场掀翻对手之后,大家都翘首以盼,看他们能不能把季后赛的“水”搅浑,掀翻常规赛不可一世的德州牛仔。谁知道在第二场比赛,勇士干的是把赛场搅浑,结果自己的两名球员被逐出场,落得个惨败。看来季后赛不仅需要球技,还需要智商。
  当时是这样的:斯塔克豪斯得球快攻,勇士的斯蒂芬·杰克逊用犯规阻止了前者的上篮,此后还挺得意地回头看了看己方的板凳席,可惜斯塔克豪斯尽管已经听到了哨声,依然做出了上篮动作,篮下的巴隆·戴维斯又多手多脚地去拉了一把。于是双方球员怒气冲天地吹胡子瞪眼,混乱一触即发。
  此类场面篮球场上非常多见。斯塔克豪斯尽管听到哨声,那个假意上篮本就有挑逗的味道,谁知道戴维斯还真吃这一套。双方球员发脾气都是正常的,进攻方认为我不过是做个动作而已,何必这么粗暴;防守方认为,裁判都吹了,你干吗还要上篮?
  事情到这里本来没什么,双方教练一劝,大家都下个台阶,乖乖回去比赛就是了。小牛的球员一看,早就全部跑回了自己的座位上。问题接着来了:裁判尽管在杰克逊下手时就响哨了,但最后还是认定戴维斯犯规。戴维斯像个白痴一样,在记录台边上不停地鼓掌,这样的动作以前都会被罚,况且现在NBA还有“零忍耐”规则。裁判一怒之下直接给了他一个技术犯规,他累积两次技术犯规被逐出场。就算他事后解释说,自己鼓掌只是想给队友鼓励,或许裁判就算相信他也来不及了。
  上一场砍下41分的戴维斯在第四节时还在场内跳起了舞,这次第四节他只能回到客队更衣室里去跳了。13分和6次失误,这就是上一场被勇士称为“神”的戴维斯。
  不过,戴维斯还可以暗暗庆幸,他还不算最蠢的,回头队内开“自我批评”会,他还不算头号靶子。
  在比赛还有4分半钟时,勇士已90比105落后了,败局已定。杰克逊不知道怎么就和场边球迷吵了起来,甚至队友拉开他之后,他还要冲上去。如果说戴维斯只是触犯裁判的权威,那么杰克逊可算是犯了NBA的“天条”——和球迷冲突,结果只有一个:直接逐出场外。
  如果事后联盟因此给杰克逊追加停赛,那么就算勇士回到主场,也等于送回一个主场优势给小牛。不知道是不是步行者出身的球员特别喜欢和球迷计较,当年阿泰斯特在奥本山就是和球迷冲突才导致禁赛全赛季的处罚。这个赛季从步行者转到勇士的杰克逊,居然也有这种傻帽行为。
  如果勇士因此一泻千里,那么他们不是败在球技上,而是败在智商上。他们或许没看到,裁判一过来,小牛的球员全部乖乖地回去了,连之前最积极冲上来的特里,都赶紧回到座位上。NBA赛场上有很多坏孩子,真正的坏孩子关键时刻也很会装乖。
  季后赛,教练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减员。战斗性减员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杰克逊的无聊做法那是非战斗减员,不过或许老尼尔森不会骂他,因为他本人就是榜样。
  在3月4日之前,勇士的战绩只有26胜35负,结果在一场和奇才的比赛中,老尼尔森为了抗议裁判,在赛场发出了一声震惊全场的“呜”声,被判了技术犯规。说来也怪,从那场比赛之后,勇士接下来17胜6负,一鼓作气杀入季后赛。
  难道,勇士真的要用这种办法才能勇敢起来吗?那么下一场回到主场之后,他们或许不会缺乏勇士,但愿不会再缺乏智商——鲁莽可不是勇敢。

中国股市



Shanghai 1year
Shanghai 3mths

---------------=------------------------------------

草庵:新赌局开始 想赚钱的可以开始了
草庵居士 发布时间:2007-07-24

看了今天的中国股市,基本上没有出乎我的预料。加息这个利空消息不但没有抑制股市,相反成了利好的政策,股市一路高涨。由此可见,当利空消息一旦被百姓消化或蔑视的时候,看似强有力的政府之手就会变成虚无的手。为什么说赌局又开始了,首先是加息又会吸引新一轮的海外游资进来牟利,同时加息没有阻碍股民的信心。另外重要的是,人民币升值将加速,更会吸引海外资本进入牟利。大量的海外资本进入,必然带动股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虽然恶性循环在加剧,但政府已经没有太多的经济手段可以使用了。十七大召开在即,客观上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谁敢冒着风险去惹动百姓呢,拉拢都来不及呢。即使是想调控中国经济,也得等到十七大之后再进行了。 赌还是不赌,这看每个人的情况而定。但赌赢得机会还是高于赌输的机会。在美国,很多赌场是和赌客对赌的,而不是抽头。拉斯韦加斯就是如此,他们赌博的输赢率是51:49,也就是说,赌场比赌客赢得机会高百分之二。在中国赌场中,政府是既坐庄又抽头,但这次和百姓对赌的输赢率,我看只有30:70,百姓赢得可能性占百分之七十。从今天开始直到奥运会,这是中国百姓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赌可能会赢,但不赌必然会输。另外讲一点:通货膨胀会持续两年以上,每年不会低于百分之二十。这不是本居士的预测,而是中央政府已经采取了本居士数年前提出的治国方案。

********************************FFFFFFFFFFFFFFFF*****************************



本轮牛市已经见顶,请火速退出(ZT)

作者自称是一个外资私募基金操盘手,下面的转帖是他自07年6月19日以来陆续发表的观点,他的结论与前几日草庵在“我的建议与看法”回帖中的观点基本上类似,希望居士能够结合自身所了解到的情形,对于该帖中所披露到的一些事实做番点评。
------------------------------------------------------------------
重大内幕消息:本轮牛市已经见顶,请火速退出
作者:大禹相国 提交日期:2007-6-15 20:04:00   

根据我掌握的最新内幕消息,以及我所知道的内资外资基金持仓情况,以及政府在下个星期可能的动作,可以大体准确地认为,本轮中国股市牛市行情已经结束了。    

我所知道的一切外资私募基金均已经大幅度减小了中国A股头寸。内资私募基金经理(我指的是没有在5月30日自杀或被客户追杀的那一部分)也已经大幅度出货。令人遗憾的是,愚蠢的公募基金经理尚未缩小A股头寸,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从来没尝试过打败大盘,或者他们尝试打败大盘的努力已经被证明失败,以至于他们丧失了勇气。    

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在接单的,除了愚蠢的公募基金经理之外,只有更愚蠢的社保基金经理,以及最愚蠢的散户。当然,社保基金可以在国家的保驾护航之下安全撤离,而公募基金经理总会活下去,而散户们肯定将在亏光房子和车子之后,从上海金茂中心或北京国贸大厦的顶层跳下去。    

在此我谨做出以下建议:    

1 如果你愿意抛出股票,那么以你所能想象的最快的速度,在下周的前两天迅速出货(并且在确认抛出成功之前千万别去泡吧或买东西)。  





2 如果你持有基金,那么请火速去询问现在能否赎回。如果现在不能赎回,请做好在赎回基金时已经缩水10%以上的准备。  





3 如果你不愿意抛出任何股票和基金,请迅速购买100份意外伤害保险,并且拜托一位黑道朋友在股市崩盘后立即开枪打死你,这样你的子女仍然可以享受你在股市上亏掉的一切资金。    











全球流动性正在迅速被榨干,而国家正在酝酿更大的阴谋,此外,目前股市的疯狂已经不是一场暴跌能够挽救的了。我的散户朋友们,祝你们好运,因为你们当中必然有人将在金贸大厦楼下的地面上摔成大饼。





作者:大禹相国 回复日期:2007-6-21 20:49:06   





各位不要在我的帖子底下骂人,我就一小操盘手,我的爸爸不是胡主席,我的哥哥也不是尚福林。我没有什么中央最高内幕消息,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没有,有的话你们还来看我的帖子干嘛?我说的话是根据我掌握的所有消息,我可以大言不惭地告诉各位,





本轮牛市止于4300-4400点的高位,





接下来想赚大钱,不太可能了,至少休息几个月,或许一年。    


不信就不信嘛,骂人做什么?牛市结束也不意味着立即跌到底,想要命的请早日把股票抛了,或者换成价值股,还是有一线生机的。





作者:大禹相国 回复日期:2007-6-21 21:01:22   


在中国投资的确可能达到很高的收益率,但必须确定在中国投资是否能够创造超额收益率。    美国收益率低,但风险小,其夏普比率高于中国。美国股市的夏普比率在过去若干年中始终高于中国股市,有实证支持。    


如果仅仅为了寻找高回报,但夏普比率没有任何优势,为什么非要投资中国?伊拉克政府债券还有很高的息票利率,越南和泰国的股市也已经初具规模了,尤其越南的直接投资目前很火,为什么人家非要来你中国?    


高回报不是一切,经过风险调整后的高回报才是王道。比如中国能带来20个单位回报,风险却是40个单位;美国给你10个单位回报,风险只有5个单位,我想头脑正常的人都不会选择中国。





作者:大禹相国 回复日期:2007-6-21 21:11:50   





三级龙井同学,我说的风险和折价不是一个概念。夏普比率你知道吧?夏普比率高的资产比低的资产更适合投资你承认吧?在收益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夏普比率相差太大,表示其中一种资产没有竞争力是吧?    





如果中国股市维持目前的波动性,那么未来几年夏普比率显然会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老外不是傻瓜,你的收益率不比一些中东国家和俄罗斯高,波动性远过之,买你干嘛?支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概念股在美国上市都是溢价?你只看到成功的那一部分了吧。国内媒体报道的肯定都是溢价,那些折价的,跌的鼻青脸肿的当然不会大肆报道。东方生物工程这个公司你听说过没有?从AMEX转到NYSE第一天创下最大跌幅纪录,这样的中国概念股可不少。





作者:大禹相国 回复日期:2007-6-21 21:19:13   此外奉劝大家一句,中国不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增长奇迹。西方国家讲“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的经济增长和中国都是同一档次的,俄罗斯有自然资源,印度有IT人力资源,巴西是美国的后院,中国单独PK其中一个可能有胜算,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显然没有这三个加起来的潜力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投资外国股市的基金系列里,五年业绩表现最好的是拉美基金,其次是东欧基金,再其次才是中国基金,而且中国基金仅仅是最近2年业绩位居鳌头。    从2005年到现在,俄罗斯和东欧股票在国际上的热度丝毫不下于中国A股。懂对冲基金的朋友可以去看去年最赚钱的一些对冲基金,大都是做俄罗斯市场。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对中国是巨大打击,对俄罗斯是重大利好。    此外,捷克、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股票市场也表现出了诱人的投资价值。    更不要说就在中国边上躺着有希望成为亚洲第五小龙的越南,有从泥潭中挣扎出来的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世界上不只中国一个国家,不只中国一个新兴市场,大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作者:大禹相国 回复日期:2007-6-25 14:33:44   致:各位庄托,以三点两分为首:     刚才上海股市已跌破4000点大关,目前仍有持续下跌的潜力,本人所做的预测早已以应验告终。     至于三点两分等庄托,不停地将我诬陷为各种马甲、外资鹰犬,本人只能表示十分好笑和遗憾。    本人完全可以理解国内基金经理,在没有摸清大盘见顶信号的情况下,突然发现大盘已经结束牛市行情,转头向下时,那种如丧考妣的悲痛。三点两分等庄托,在这种情况下出来对本人进行人身攻击,不停猜测这个那个是本人马甲,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再重复一句:我已经预测4300-4400点是本轮牛市的尾声,这个预言已经应验;现在我再次宣布,3900点绝不是本次下跌的终点,甚至在此基础上再跌500点也不太可能是终点。    三点两分,以及其他庄托,请你们告诉你们的国内私募基金主子,早日抛售股票,不要不知死活。    同时,向本帖中所有因为为本人说话,支持本人观点,而被打成本人马甲的ID表示歉意!    本人再次宣布:上海股市牛市行情早已于上个星期结束。不怕死的,想骗中国股民钱的内资庄家们,你们如果不醒悟,就只有死路一条。作者:大禹相国 回复日期:2007-6-25 14:44:50   事实上,中国股市无论跌到什么点位,多少人因此死亡、破产,与我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我所在的基金已经完全预料到了未来的下跌,并进行了妥善的风险管理措施。而我本人早已不再投资于疯狂的中国股市。    我早已知道,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想法讲出来,最大的阻力是国内的庄托。我原先不相信网上有庄托,现在才知道,原来果真有庄托。我和国内一些操纵股票的朋友还是比较熟悉的,知道国内的庄家有多么凶残。    股民朋友们啊,你们可知道国内的庄家是世界上最凶残,吃肉都不吐骨头的恶魔吗?比起外资来,虽然能量不足,但残忍程度远远过之呢!外资还有底线,咱们中国自己的庄家可是连底线都没有啊!    现在的局面大家看的很清楚,外资早就知道中国股市要全面调整了,政府也早知道,利息估计要提54个基点,社保基金早就走了。那么谁不知道呢?无非是国内的庄家嘛,他们不是不知道,是装作不知道,而且还要教训别人,说他妈的我不知道要跌,你们也不许说要跌。    股民朋友们,我发这个帖子的时候是上上周的周末,那时的点位是4300点左右,已经如此危险的局面,居然还有人说我是唱空中国。这些人不是庄托是什么呢?    现在,本人的预言已经实现了一半,于是从那边又来了许多指责我是马甲,指责我是外资的托,指责我故意捣乱的。哎呀,我们的庄托朋友,你们气急败坏了也不该如此下三滥嘛!    本人从今天下午开始,进行长达两个星期的休假,在此期间不会登录天涯。这个帖子里有认识我的朋友,自然可以用其他方式与我联络;有不认识我的朋友,可以等我回来之后再交流。    希望两个星期以后,这个帖子里的各位庄托还活着,看你们的“疯牛”为你们带来巨额利润吧,哈哈!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caoan

这位是高手。讲的不错。 实话实说,我组建的一个海外基金这次赚得很不错。自去年九月进入中国,直道五月二十日左右退出,总共赚了四倍左右。说起来,本居士还是很痛心的。赚了这么多的钱,都是中国百姓的血汗啊。但想了想又心安了。如果我们不赚,这钱还是会被海外人赚走,要不就是被国内利益集团抢走。让我们这些有良心的华裔人士赚走了,就当是为中华民族保留一点火种吧。 十年前,我就讲中国崩溃论,为的是提醒政府和百姓。但那时候没人听,把我当疯子,一个别有用心的坏蛋,中国崩溃论的鼓吹者。目前的结果如何?结果还是走到了我预测的结果。 所以,我最近总是讲:能抢就赶紧抢,再不抢就全没有了。能抢到一点,就算是为中华民族积了大功达德,是为中华民族保留火种。抢得时候千万别手软。 抢的人不是抢劫犯,不是罪犯,而是立功。

作者: 草庵居士 我的建议和看法: 2007-07-05 00:17:36 [点击:18]
今年的股市已经到顶了。目前中央的关注点不是股市,而是银行。发行特别国债的目的是挽救银行避免崩溃。人民币继续升值,流资继续大量进入,美国压力继续增大,出口产品遭遇技术封杀。国内的现状很危险,胡温最需要的是稳定,特别是银行系统的稳定。所以,今年的股市已经到顶,五月的指数已经是最高,今后半年只会震荡,小幅攀升有可能,但没有再次冲高的可能了。今年的三大战役已经结束,中国股民惨败,中国政府惨败。海外大军大获全胜,全身而退。等着在房市上再下一城。明年三月股市会回升,应该在五月之七月间冲过六千点,甚至可能高至八千点。等奥运之后,股市再跌到三千点左右,中国股市引发经济全面崩溃。若想赚钱,等着明年的时机吧。

25 Jul 2007

Asia's family dynasties


Filling the Moguls' Shoes


Asia's family dynasties are handing the reins to a new generation—but can the kids ever live up to dad?


By George Wehrfritz
Newsweek International


July 23, 2007 issue - They are the chieftains of Asia's economic boom, a cohort of multibillionaires that led the region's transformation from an impoverished backwater at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o the main growth driver in today's global economy. And although these tycoons most often grab headlines for their latest deals or soaring personal wealth, the most salient detail about them could be this: they're not getting any younger.



Even the most vital of the bunch—like Hong Kong's rival property moguls Li Ka-shing and Lee Shau Kee, worth $23 billion and $17 billion, respectively—are nearly octogenarians. Malaysia's richest man, Robert Kuok, is now 83. Macau gambling kingpin Stanley Ho is two years his senior. And Taiwan plastics magnate Wang Yung-ching, the eldest Asian billionaire on the latest Forbes list, will turn 91 in January. "Entrepreneurs who were teenagers at the end of the war are now 75 to 80 years old," says Randel Carlock, director of the Wendel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Family Enterprises at INSEAD, "and they're going to make the transition."



So, too, will the trade, real-estate and manufacturing empires that survive them. More than any other region, in fact, Asia is the place where the family-business model reigns supreme. In 2004, the magazine FinanceAsia calculated that families controlled 40 of the region's 100 largest listed companies, while states controlled 38, and just 22 were widely held corporations per the norm in New York or London. Yet while this preference has underpinnings both cultural (Confucianism) and historic (colonization), Asia isn't that different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just later in its economic takeoff. The 19th-century empires built by U.S. industrialists like Andrew Carnegie and John D. Rockefeller were largely dissolved in the 20th, and the same fate appears to await many of Asia's postwar tycoons in the 21st.



As a Chinese axiom holds, "Wealth does not span three generations." Will that pattern hold? John Ward, a family enterprise specialist at the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in Chicago, says there is a "very high probability" that it will, because of all the pressure on family rule. Internal risks include succession discord, nepotism, sibling rivalries and dilution of ownership among the patriarch's many heirs. Externally, home markets are swinging open, exposure to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is increasing and in many countries publicly traded companies face louder calls from minority shareholders demanding better governance and more transparency.



Such challenges have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since the 1997-98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are harder to resist after the founding patriarch exits the picture. The process is already well underway in South Korea, where tougher antitrust legislation, greater foreign participation in the local economy, high inheritance tax and disharmony within the family have rocked the nation's biggest chaebol—including Samsung, Hyundai, LG and SK Group—since the death of their founders, putting into question the ability of third-generation successors to stay in control once their turn comes. "In all societies," says Ward, "the most vulnerable time in a family business's history is what we refer to as the sibling partnership generation, in which brothers and sisters co-own, and sometimes co-manage the company."



That's already proving true in Asia. Although successful transitions to the sibling generation have occurred, the list of cautionary tales is long. At Hyundai, for example, three feuding brothers engineered the group's 2002 breakup. Two years later, the sons of Reliance Group founder Dhirubhai Ambani split India's largest industrial conglomerate in two because they couldn't agree how to manage it; analysts say the division served no commercial purpose. And in Hong Kong, the April death of Nina Wang, whose $4.2 billion net worth made her Asia's richest woman, saw her fortune pass to her longtime feng shui master, though that will has been contested and experts anticipate that the fate of her unlisted Chinachem will languish in the court for many years.



Nor has global competition been kind to many in Asia's sibling generation. Hong Kong's Richard Li, second son of Li Ka-shing, was hailed as a telecom wunderkind in 2000 when his New Economy vehicle, PCCW, acquired Cable & Wireless HK from its British parent company for a cool $28.5 billion. Within three years the dotcom bubble had burst, and PCCW has lost 96 percent of its market value—exposing Li to ridicule as Asia's biggest wealth destroyer. In Malaysia, Lim Kok Thay, heir apparent to 89-year-old billionaire and Genting Group founder Lim Goh Tong, is still struggling to make headway with Star Cruises, established in 1993. Star is the third largest cruise line in the world, but it lost $156 million last year despite Asia's booming tourism market. While rival cruise line Carnival has seen its share price double since 2002, Star's has been stagnant.



Invariably, family conglomerates find themselves straddling two models of capitalism. Dad carved out his niche in what for the most part were closed, insular economies. And because he called all the shots, he could ignore market trends, make extremely long-term bets and be bold when the moment required it—which is to say, function much like the growing list of companies that are taking themselves private in the West to avoid the constraints of public ownership. But these same men sent their sons to get M.B.A.s at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where their lessons in the best managerial practices, shareholder wealth maximization and the laws of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gave them a very different approach.



The son's education thus undermines the raison d'être of the family model, which is its freedom to act contrary to short-term profit maximization. "If everybody just follows the laws of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and [global consulting giant] McKinsey, then nobody's really got a relative competitive advantage," says Ward. For all their global training, the second generation never fully masters the father's political deftness or his back-channel ties to officialdom. "The game really isn't about producing a globally competitive business [but] about amassing concessions in local economies and stitching up cartels," argues Joe Studwell, author of a provocative new book arguing that Southeast Asian tycoons may be guiding their region into relative stagnation, like Latin America. "Dad lived with politicians, went to school with them. You can't get that by going to Harvard."



Many in the sibling generation face a stark choice: play caretaker to a predominantly domestic business empire, or grow it by going global, which is much more risky. Malaysian developer YTL is one family-controlled business that sees its future beyond the national boundaries. Patriarch and namesake Yeoh Tiong Lay, 78, established his construction company in 1955, leveraging contacts with the British colonial government to win his first job—building two ammunition depots. "I made 5,000 Malayan dollars profit," says Yeoh, still jazzed by the deal. "I told myself, 'Waaah, it's good to be a contractor'."



Yeoh moved his business to Kuala Lumpur and began bidding against foreign developers for major projects in the capital. Today the Yeohs' net worth is estimated at $1.7 billion (which makes them Malaysia's sixth richest clan, with interests in hotels, IT, cement and utilities) and the firm is listed at home and in Japan. Yeoh's eldest son, Francis, 52, now runs the business. "From day one you are right into the deep end and learning everything very fast, how to make money from a contract," says the younger Yeoh, who is internationalizing the company by acquiring utilities in Britain, Australia and Indonesia. "I never thought I would do anything else.
Many tycoons see retaining family control as job one, bu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getting it done. One particularly elaborate succession will unfold following the passing of Taiwanese plastics pioneer Wang Yung-ching, founder of the Formosa Group, Taiwan's largest diversified industrial conglomerate. Wang's empire accounts for 10 percent of the island's main stock exchange by value; together the four largest group companies—there are some 50 total—were worth $38 billion at the end of 2006. Legendary as a decisive taskmaster, Wang seemed ready to pass the top job to his son Winston, until he was banished from the group in 1995 after having an affair with a Taipei coed. Lately, Wang (who officially retired last year, but is still active in the business) has buttressed family control through cross-ownership deals, in which affiliates have raised their stakes in listed group companies, in a manner that magnifies the founding clan's overall say. "They want to maintain family control, and the best way is to use money that is not their own," says Ishtiaq P. Mahmood, a family-enterprise specialist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That way they can control the whole thing when they probably don't own more than 5 to 10 percent."



This is, however, a step backward in terms of modernizing the company. Cross-shareholding in South Korea spelled doom for that country's heavily indebted conglomerates in the 1990s, and in Japan tight keiretsu supplier networks contributed to the nation's loss of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downfall of firms like automaker Nissan, which nearly went belly up before Renault staged a rescue in 1999. Yet because the Formosa Group is neither deep in debt nor bound by strong buyer-supplier ties, the biggest succession risk most analysts cite is a loss of focus. "At present, you still see the big man in the background," says Chu Wan-wen, an economist at Academia Sinica. When the patriarch goes, "each individual company should be OK, but the direction of the group as a whole will be less certain."



South Korea shows how quickly ownership structures can change once founding patriarchs exit. Over the past decade its major chaebol have slipped steadily from their clans' grasp. At the largest, Samsung, foreign investors now own a significant percentage of the company's stock andsecond-generation helmsman Lee Kun Hee, mastermind of the firm's emergence as Asia's most valuable listed electronics company, has landed in hot water for alleged inheritance tax violations. Even if judges rule in Samsung's favor, the Lees' hold on their empire may weaken when its financial flagship, Samsung Life, eventually goes public, because new regulations bar a single entity from controlling listed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companies. A similar tale is playing out at rival Hyundai, Korea's largest conglomerate until the 1997-98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t was divvied up among three feuding sons after patriarch Chung Ju-yung died in 2001. Although both the Lees and the Chungs are positioning the third generation to someday take over, stronger antitrust regimes, greater transparency and South Korea's democratization have ended the era of crony capitalism, so the sons' positions are far from secure. "These third-generation tycoons might be accepted culturally in Korea," says Jang Ha Sung, a prominent business professor at Korea University. "But they will have to 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if they fail they won't be given a second chance."



This is very similar to the established pattern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which most families eventually cede management power and outright control of the empires their forebears built. That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former family brands like Ford and General Electric rose in the 20th century to be ranked among the largest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merican billionaire Warren Buffett once likened familial succession to "choosing the son of the 2000 Olympics swimming champion to win the 2020 Olympics"—a long shot. And there's no reason to suspect that the outcome will be different in Asia.



With Jonathan Kent in Kuala Lumpur, Jonathan Adams and Jackie Lin in Taipei, B. J. Lee in Seoul and Sonia Kolesnikov-Jessop in Singapore
© 2007 Newsweek, Inc

19 Jul 2007

Thomson Medical Center

Thomson Medical Center 康生医院
--- "Hospital for birth"

市场环境:
新加坡.
2007 Report (end at 2007 June) 统计数字, 新加坡人口4.48百万, 新生儿38,317个,
康生医院有~7600个.

生意模式:

Revenue:

Revenue depends on natural market demand, singapore economy status, and 品牌凝聚力 of itself.

Revenue doesn't depends too much on its own finacial asset.

Cost:

Gross Profit Margin: ~40%
Net Profit Margin: 15~20%


Asset:
In recent 3~4 years, It has reduced its debt to low level by IPO proceeds.
Fix asset also didn't require much Capex, it keeps relatively unchanged, except the land revaluation surplus is big.

ROE is increasing year to year.
It is close to but below 10% if the land revaluation is included in equity, otherwise, it is about ~17%.

Cash Flow:
CFO is a bit larger than Net profit.
CFI is not too big.
CFF is big due to dividend payout.
So, most profit was payout as dividend.

Growth:

相信康生医院的增长点在于

(1) 新加坡 新生儿 年人数增长,2005 +0.9%; 2006 +2.2%.

(2) 康生医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Financial Year (end at Aug)2005-6185, 2006-7172, 2007-7665 (~20%),

这相信可来自专门化的业务优势, 具体会表现在(更多专科医生加盟, 更多项设施,甚至超过KK, 更多诊所网点)

(3) 有希望赚品牌钱, VIETNAM hopeful, KOREAN? MALAYSIA? INDONESIA?

OWNER:

~30% 元老医生夫妇, CHAIRMAN, CEO
儿子在管理层,有医生专业,应该是新一代领导者.

EPS: 2006 ~2.32 CTS,
2007 ~3.26 CTS,

Price ~66CTS,
PE 2006~ 26, 2007 ~20
有点贵....

结论:
买.
Target: 10%~15%年回报, 直到在Singapore市场份额增长幅度减小或饱和.

----------------------------------------------------------------------


----------------------------------------------------------------------


----------------------------------------------------------------------


----------------------------------------------------------------------



比A级贵一些 竹脚医院新生产配套 区隔市场赢得孕妇心
● 林慧慧
  竹脚妇幼医院推出号称比A级更高一级的优质生产配套服务(The Private Suite,简称TPS)深受市场欢迎,选择这项产前检查服务的孕妇逐年增加;五年前刚推出时每月只为900人服务,如今选择到那里挂号做检查的产妇每月多达2500人。
  该院这项“客户区隔”策略,成功让它摆脱“政府医院”的形象,使它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妇产科市场中保住其“龙头老大”的地位,把它不断下滑的市场占有率稳定在三分之一
  做为本地最大的妇幼医院,竹脚妇幼医院曾经是超过一半的本地孕妇的第一选择,不过随着年轻夫妇的经济水平提高、私人妇产科医院生产配套的价格越来越具竞争力,竹脚妇幼医院近年来已慢慢失去竞争优势。
  觊觎它那领先位置的包括康生医院安微尼亚山医院,而前者在近年来已成功与安微尼亚山医院拉开了距离,每年到那里生产的孕妇人数直逼竹脚妇幼医院。
  尽管本地生育率多年来没有显著增加,每年新生婴儿人数一直保持在平均3万7300多人的水平,但是随着少生育的年轻夫妇越来越舍得花费,各医院都出尽法宝抢夺这块大饼。
  竹脚妇幼医院每年为大约1万2000名妇女提供妇产专科服务,而该院推出的这项优质生产配套服务,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能力较强的孕妇。
  TPS的护士经理方宝珠透露,使用该服务配套的大多是年龄介于25到35岁的妇女,一般都是专业人士。“她们大多不介意花多一点钱来换取更好的服务。”
  选择这个服务配套的孕妇立刻可以在看诊等候处感觉到不同。跟院内其他专科诊所不同的是,里头的布置典雅、环境幽静、没有大批候诊病人,看诊也无需等候太久,拿药做扫描都可以在同个诊所完成,各个环节都可以媲美私人医院的专科诊所。
  更重要的是,产妇不用担心会有经验不足的初级医生在临盆时为她做检查,因为配套规定只有顾问级以上的医生才能为产妇接生。

-x-x-x--x----------------------------------------xxxx-x-x

每13分钟接生一个婴儿
竹脚医院当年“辉煌” 载入妇产科发展史
林慧慧 (2002-11-22)

  每13分钟就要接生一个新生婴:接生妇这边厢才刚为呱呱落地的婴儿剪好脐带,那边厢马上又要为产妇催生。


一间病房,数十个待产或在休养的已产妇。这就是竹脚妇幼医院当年的情景。


  现代产妇或许难以想像自己在这样的产房迎接新生命,但一人挨着另一人待产生产的情景,却确实曾经是本地医院产房的现实写照,而且就出现在著名妇产专科——竹脚妇幼医院。

  事实上,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医院甚至还是世界上最大且最繁忙的妇产科医院。1975年版本的世界健力士记录显示,在1966年的巅峰期,该医院全年共迎接了3万9856条小生命。换言之,平均每天有109个新生婴在竹脚妇幼医院诞生。

  新加坡妇产科协会为庆祝成立30周年,特地撰写了一本追述本地妇产科发展史的纪念册(The History of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in Singapore),而这本长达736页、足足有2.5公斤重的“结晶”,昨晚在丽嘉登酒店举行的晚宴上,分发给了出席的嘉宾。卫生部政务部长巴拉吉医生是晚宴嘉宾。

  过去几十年,竹脚妇幼医院是上百万新加坡人的共同出生地。妇产科协会会长陈国贤医生昨天在受访时透露,有鉴于该医院对许多新加坡人的独特历史意义,它那位于翰莎路的旧址已经获文物局选为历史古迹,当局准备在近期内为该地标设立历史标志。

  这家成立于1924年的公共妇产科医院,当年是许多经济拮据产妇寻求免费接生服务的地方。而在本地有“妇产科之父”美称的已故总统薛尔思教授,就在这个地方付出了不少辛劳,经常为工作彻夜不归,把医院当做自己第二个“家”。


在其巅峰期,竹脚妇幼医院平均每天有109个新生婴儿诞生。


  也就因为有像薛尔思总统这样为病人鞠躬尽瘁的妇产科医生在默默耕耘,才能使这原本简陋的医院能保持一定水准的医疗服务。该医院的孕产妇死亡率,从1932年的每10万人有750人难产而死,降低到1987年每10万人只有7人。

  也是竹脚妇幼医院妇产专科顾问的陈国贤医生指出,在1983年,该医院还因接生亚洲第一名人工受孕的婴儿,而获得国际医学界的认同。

  妇产科协会共印制了1000本纪念册,不过却不会公开发售。花了整一年时间编撰这些历史资料的陈国贤说,他们将把纪念册免费分发给医学和公共图书馆,有关的公共机构也欢迎向协会索取。

  从追溯本地妇产科医院的起源、当年“接生婆”的作业方式,到目前妇产科的最新手术,这本纪念册涵盖的范围相当全面。陈国贤说:“希望这些资料能让医学系学生或是其他对这课题有兴趣的人,对妇产科发展史有更全面的了解。”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竹脚妇幼医院新接生配套按分钟收费
日期 : 13 May 2007 1809 hrs
网址 : http://www.xin.sg/article.php?article=5436

新传媒新闻报道,

竹脚妇幼医院每年平均接生全国三分之一的婴儿。院方调整了接生配套,孕妇今后到产房待产,费用将以每分钟计算。

院方表示,在新的接生配套下,孕妇所需支付的费用更低廉。迎接新生命,是父母最开心的事。但是初为父母的你,对各大医院的接生配套了解多少?



目前,孕妇到国大医院生产并入住A级病房两天,必须支付1700元,即使孕妇在产房的时间比预计的长,院方也不会另外收费。



而中央医院的接生费用是1596元,但是这个费用并没有包括孕妇在产房待产的费用。产房首四个小时的收费为每小时64元,之后每小时16元。



竹脚妇幼医院的原有的接生费用,包括医生咨询费、接生费和育婴费,是2256元。经过调整后,竹脚妇幼医院把接生收费定在1550元,配套不包括医生咨询费和育婴费。在新配套下,产妇可以在产房内待产八个小时,之后每分钟收费0.53元(五毛三分),也就是每小时31.50元(三十一块半),但是如果孕妇在产房待超过12个小时,则不再另外计算。



竹脚妇幼医院住院手续部门经理安妮塔表示,“如果以每小时计算,例如你待在产房35分钟,收费会以一小时计算。但是以分钟收费制度,孕妇只需支付35分钟的费用,这能让孕妇受惠,也比较公平。”但是一些父母认为,医院的新接生收费比原有的收费更高。“以往产房每小时收费25元,现在每分钟0.53元,就是每小时48元,所以相比之下更贵了。”



另一些受访父母,则不介意新的收费制度,他们认为,接生过程顺利,妈妈和宝宝获得妥善照顾,才是最重要的考量。


新加坡产妇最爱私人医院
● 谢仲贤 (3/2/2001)
  私人医院更受产妇欢迎。
  根据统计,去年有更多产妇选择到私人医院生产,尤其是华族产妇。每三个华族婴儿中,就有两个是在私人医院呱呱坠地的。
  新加坡移民与登记局日前发布了这份最新的人口统计资料。去年在私人医院诞生的婴儿有2万5246人,这比在政府重组医院出生的婴儿多出4000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马来族与印族产妇都会选择到政府重组医院生产,不过,华族产妇却对私人医院“情有独钟”。去年出世的3万多名华族婴儿当中,就有约64%是在私人医院诞生的。
  据本报向多名受访者了解,她们选择到私人医院生产,主要是认为私人医院的服务素质比政府重组医院好,而且求诊的等候时间也比较短。虽然私人医院的收费略高,但是收费却不是受访者首要考虑的因素。
  预产期在下星期的公关执行员陈智慧(28岁)将到康生医院生产,不到政府重组医院,是因为她选择的妇产科医生是附属于私人医院的。
  此外,她也对私人医院的服务素质较有信心。她说:“即使私人医院的收费比较高,我也不介意,因为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比较符合个人的需求。”
  即将生产第二胎的王丽丝(35岁)则对政府重组医院的服务有褒有贬。她前年在竹脚妇幼医院诞下一名女婴,这次怀孕则选择到中央医院生产。
  她受访时说,由于第一次在竹脚妇幼医院生产的经历并不愉快,加上每回检查的等候时间太长,所以这次才决定转换医院。她说:“每一次去检查,都至少要等一个半小时,而且在生产当天,医生在我阵痛十多小时后才出现,让我感到很失望。”
  虽然中央医院也是政府重组医院,但是不论是等候时间或者医生对病人的关怀,都让她感到满意。谈到不选择私人医院的原因,她说:“这是因为如果孩子出世后有什么问题,据说政府重组医院的小儿科设备比较齐全。”
  不愿透露名字的龚太太上个月刚在鹰阁医院诞下一男婴,她也是考虑到服务素质才选择到私人医院的。她说:“听说政府重组医院跟私人医院的收费相差不远,可是到私人医院检查却可以节省等候时间。”
更多妇女30岁后生育
  另外,人口统计资料也显示,更多妇女在30岁过后才生育。去年有2万5424名婴儿的母亲年龄在30岁或以上,这占了出生人数的55%。其中,最多妇女在30至34岁生育。
  资料也显示,有12名婴儿的母亲在15岁以下,有一名华族妇女则在50多岁才诞下小宝宝。
《联合早报》

17 Jul 2007

沙发梦想


前索罗斯基金操盘手:我们如何制造亚洲金融危机


前索罗斯基金操盘手:我们如何制造亚洲金融危机



作为索罗斯当年亚洲战营里最主要的操盘手之一,琼斯在谈及最终不得不从香港撤退的失败经历时,语调平静地说,“我们(当年)犯了错误”;而对于外界质疑港府干预市场之举,他反为其辩护,“如果港府再有迟疑,整个金融市场很可能全面崩溃。”   


1997年7月2日,依照罗德里·琼斯(Rodney Jones)和其他同事的侦查报告和作战计划,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带领和其同样凶悍的其他对冲基金发起了对泰铢的猛烈冲击,泰铢兑美元汇率当天下跌20%,创下有史以来的最低纪录,亚洲金融危机序幕由此拉开。   


10年后的今天,罗德里·琼斯在向《第一财经日报》描述起当年情景时,仍然长吸了一口气,缓缓地说:“那十几个月,历历在目!”   


琼斯是索罗斯基金的高管之一,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他以中国香港为中心,并深入到东南亚各国研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基于他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索罗斯开始注意到又一个令他心驰神往的攻击目标。琼斯随后还向索罗斯旗下量子基金冲击亚洲货币提供详细作战计划。   


作为索罗斯当年亚洲战营里最主要的操盘手之一,琼斯在谈及最终不得不从香港撤退的失败经历时,语调平静地说,“我们(当年)犯了错误”;而对于外界质疑港府干预市场之举,他反为其辩护,“如果港府再有迟疑,整个金融市场很可能全面崩溃。”   


琼斯日前在北京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独家专访,细解当年如何为偷袭亚洲货币而提前准备,如何在汇市、股市和期市与香港特区政府展开攻防战的经历,并给出他对香港特区政府干预市场以及索罗斯撤离香港等事件的评价。   


1 提前6个月建泰铢沽空仓位   


1996年泰国股市依旧低迷,房地产市场则风生水起,不过这其中海外资金和国内的银行成为背后的推手。   


琼斯当时驻扎在香港,不过大部分时间是马不停蹄地造访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为索罗斯基金的大举进攻寻找突破口和准备作战计划。“那一年我们在这一地区飞来飞去,我们直接与开发商见面,也与银行甚至当地记者交流。”他发现整个楼市泡沫已经很多,部分开发商支付利息都有困难,“但银行还是帮开发商找来很多美元贷款”。   


资产泡沫堆积、外资不断涌入、银行短期外债高筑、开发商勉力支撑但已开始摇摇欲坠,“这些信号综合起来后,我们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仔细研究,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局势如何发展?”   


研究的结果是,这一局面难以维持,琼斯于是向索罗斯建议,沽空泰铢。“为了这一仗,我们提前6个月准备,逐步建立起沽空仓位”。他还补充道,“10年前亚洲地区的央行官员们还没有如今这样的开放态度,我们也跟他们有过交流,但他们并不以为然。”   


“我们是1997年初开始行动的。”1月份,索罗斯基金联合其他国际对冲基金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一开始就是大肆抛售泰铢,泰铢汇率直线下跌。在对冲基金气势汹汹进攻面前,泰国央行入市干预,动用约120亿美元吸纳泰铢,一方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另一方面大幅提高息率,三管齐下,泰铢汇率暂时保持稳定。   


“5月份的时候,资金大量流出泰国,泰国开始资本控制,”琼斯表示,“不过那时,我们已经感觉到泰铢挺不住了。”   


6月份,对冲基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冲击,泰国央行只得退防,因为仅有的300亿美元外汇储备此时已经弹尽粮绝。6月30日,泰国总理在电视上向外界保证:“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不过两天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随后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陷入崩溃。   


在此期间,对冲基金还对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发起冲击,最后包括新加坡元在内的东南亚货币一一失守。   


“不过我们在印尼遭受了一些损失,”琼斯谈起第一波战役中唯一的“不完美”时仍有遗憾,“原因是我们高估了政府的承受力,我们的空仓建得有些保守。”   


2 “我们认定香港特区政府挺不过去”   


横扫东南亚后,索罗斯带领的国际炒家将目光投向了香港。“香港基本面当时没有泰国那么糟糕,但是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也不少。”琼斯分析当时为何选定香港作为第二波冲击的主战场。   在1998年香港金融危机前的几年中,香港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隐现泡沫,加上长期实际利率为负,导致房地产投机盛行。1984至1997年,主要物业价格上涨12倍,由此造成的经济过热又导致工资水平和股市飙升。恒指在1997年上半年由12000多点升至16800多点,而在7月,恒指更是在一个月内,11次创历史新高,香港出现“全民皆股”的狂热。   


琼斯认为,“香港股市,房地产公司和银行的股票占到很重要地位,一旦这两方面泡沫破灭,股市随时会出现危险。”事实上,房地产泡沫还造成经济环境恶化,使得生产和销售成本上升,香港通胀压力逐步累积,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港币在未来有贬值趋势。   


“而且我们当初认为维持住联系汇率制度的成本高昂,我们认定香港特区政府挺不过去,”琼斯指出当时决定出击港元时,不看好香港特区政府能坚持住联系汇率制度是主要原因之一。   


随后,对冲基金开始了对港币长达十几个月的持续进攻。是役,宏观对冲基金在汇市、股市、期市联动造市,全方位发动了对于港元的立体式袭击:首先大量沽空港元现汇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期货,然后在股市抛空港股现货,并于此前后在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沽售期指合约。   


1998年1月和6月,趁印尼盾和日元暴跌时,对冲基金又分别沽售港元,但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抵抗下,三次进攻均未摧毁港元。 香港金融市场惊魂八月   


不过,进入1998年8月,情势发生转变,外汇市场对港币的炒卖气氛积聚,各种谣言四起,市场信心岌岌可危。到了8月5日,在美国股市大跌、日元汇率重挫的配合下,对冲基金发起对港元的第四次冲击。   


这一次,港府通过出手干预市场令对冲基金铩羽而归,不过也招致外界的批评,认为其破坏了“自由市场的原则”。   


时隔多年后,谈论其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因港府出手干预而泡汤的这段经历时,琼斯反为战场上的对手辩解,“对香港特区政府干预市场做法的指责是不恰当的,”他表示,“在市场信心面临全面崩溃的时候,政府的干预提振了市场信心,避免更大危机的发生,也使得市场免于最终的崩溃。”   


那场几乎使香港金融市场和联系 汇率制度陷于崩溃的战役在8月5日打响,5日至7日,对冲基金抛售的港元高达460亿,香港金管局奋起抗击,动用外汇储备接下240亿港元,其他银行也接下46亿港元,金管局还将接下的港币放回银行体系内,使银行银根宽松,缓解同业拆息率飙升,保持了港元及利率稳定。   


据测算,防守战的头两天,金管局承接了约300亿至400亿港元,远远超过当年财政年度预计的214亿港元财政赤字,而对冲基金抛出的港元,也接近头一年10月冲击港元时的规模。最初几日,对冲基金在汇市上未曾得手。   


与此同时,对冲基金在股市上也燃起战火,由于投资者忧虑港元继续受冲击,港元拆息扶摇直升,加上已公布中期业绩的蓝筹股公司表现不佳,恒生指数8月6 日一开市就下跌近100点,随后一路走低以全日最低位7254点收市,下挫212点,跌幅近3%。随后几日,对冲基金借机猛砸股市,恒指最终跌破7000 点大关,至8月13日跌到6600点,大量沽空期指合约的对冲基金斩获不少。   


“香港特区政府出手时机选择非常好”   


1998年8月10日至13日这四天,对冲基金继续在汇市冲击港元,同时又大肆沽空期指,抛出股票,借市场恐慌之际从资本市场牟取暴利。但这一阶段,表面看起来疲于应付的香港政府却正在计划着一场大反击之战。   


由于准备拿出来反击对冲基金的是约960亿美元的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这是全体香港人多年辛勤劳作积攒下的家产,被看作是保住香港经济的最后屏障,所以香港特区政府不得不小心翼翼、反复衡量。   


终于在8月14日,这一场攻防战中一直处于防守的香港特区政府最终选择反击。   


“要问香港这一战的经验教训,我们当时一度怀疑香港特区政府的干预是否能有效,因为时机和战术的选择至关重要。现在看来,香港特区政府当时出手的时机选择非常好。”十年后,琼斯回忆起那一天香港特区政府的坚决出手时,仍表示出相当的敬佩。   


14日是周五,一周来连泻不止的股市到周四已经跌近6500点,处于近5年来的历史新低,市场极度沉闷,投资者在无奈中猜测当周最后一个交易日还会创出什么样的新低。但这一天一大早,一项经过周密计划的反击行动却已悄悄铺开。   


股市开市前半小时,时任香港证监会主席梁定邦接到时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的郑重通知:为捍卫联系汇率,打击国际炒家,港府决定对股、期两市进行干预。此后港府召集香港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紧急会议,就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取得了一致意见。   


当天上午,港股继续低迷;但至午间,市场传出“政府外汇基金将入市”的消息;下午,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亲自坐镇指挥,港府出手干预股、期两市,正式打响了反击之战。   


在恒指跌到6500点的瞬间,特区政府果然持巨额资金入市,通过中银等三家券商,不问价格地吸纳大蓝筹和期货,恒指全天上升564点,升幅达 8.47%,为当年的第二大涨幅,成交额高达85亿港元,大大超过平时30亿至50亿港元水平。与此同时,金管局大幅提高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使得对冲基金无法短期融资补充血液。当日,外界估计香港特区政府动用的资金至少超过40亿港元。   


港府14日出手的时机选择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接下来的3天是周末和抗战胜利纪念日的休市安排。再开市时,美国股市已大幅回升,日元汇率在日本政府可能干预的情况下逐步趋稳,亚洲股市也因此开始反弹。随后,在诸多外围利好因素刺激下,香港股市展开强劲反弹,港元汇率恢复稳定。   


据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在8月14日至28日的两周内,政府吸纳的股票约有1200亿港元,相当于当时整个市场7%的市值,这些股票后来全部交由香港特区政府的“盈富基金”管理。   


“香港特区政府的决定非常坚定,他们的时机选择得很好。”琼斯总结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攻防战时称,“我们当时犯了错误,我们必须快速纠正。”


--- 作者:禹刚

赌场的赢家机率

赌场的赢家机率 / Full-Time Gambler.


作者:何乐威/ 作者:L.G.HOLLOWAY


  很多专家学者、改革派人士、抱持一厢情愿想法的人、输钱的人、甚至在赌桌上和玩家对立的赌场人员,都写过关于赌博的书,书中暗藏的讯息不外是:不要赌博──只要玩玩就好,你赢不了的。
  
  身为职业赌徒,我将要告诉你如何赚取稳定的利润,这和运气无关:运气既不可靠也不持久。你需要的是赢钱的知识,而且在本书中就可以找到这种知识。
  你会站在战场的空旷处,让自己成为敌人的射击练习靶吗?这可不是游戏,是为了生存而战。那么为什么你要做出经济自杀的行为?明智的作法是先获得正确的训练,做好保护措施,还要拟好获胜的战略计画。


  玩家的头号大敌:机率和赔率差

  每年都有数十人得到乐透彩的巨额奖金,每周都有人因为玩数字乐透而赢得25000美元以上的奖金;但如果因此认定这两种赌博游戏值得投资,而忘了考虑机率与赔率的问题,那么你就只有继续做发财梦的份.在赛马中,有人在每场都下注,而博得了不少的冷门,但若因此认为这种人有一套,那一定忽略了一个事实:运气不会永远持续,从没想过[赔率差]的赌徒,一定会一败涂地.
  凭直觉行事.缺乏机率概念的赌徒,也许可以赢得一时的春风得意,但是庄家和赌场老板都知道,这些可怜虫不过是侥幸而已.想成为固定的赢家,就不能忽略机率与赔率关系;想成为赢家,需要决心和一定的人格特质;想加入赢家的行列,就要宣誓并力行下面的誓言:我绝不再加入赔率低于机率很多的赌局.
  机率和赔率差如此重要,是累积加乘的结果.第一眼看起来可能无关紧要,但是最后积聚的效应,却会致人于死地.在一场赌局短暂的时间中,很少人注意到自己缴了多少[学费].举例来说,玩21点的赌客,在赔率的平均损失是5%;他们可能拿出数百万美元当本金,准备利用周末在最钟爱的游戏上试试身手,以每注一美元来计算,数小时之后,他们实际缴交的学费可能高达数百甚至数千美元.5%经过复利计算,变成一笔庞大的金额,打挎了这群赌客;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一蹶不振,乏力再起,终于散尽千金.
  
  找到了最小机率与赔率差,并与之抗衡赌徒,才能够生存得比较久,也比较有希望转败为胜,傻瓜才会去和巨人对抗;选择去和侏儒作战的人比较有赢的希望.如果你是军队的将军,要突破敌人的防御线的时侯,难道不会选择守备最弱的地方进攻吗?
  要是觉得选择赔率佳的赌局太没有意思,那么你不过是个被宠坏的小孩,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对自己是不是有益,你可能就是精神病学者所说的:强迫性赌博的病患,赌博要赢了才会有乐趣,不是胡乱瞎猜而已.要是你缺乏自制力,无法跳出那些赌率不佳的赌局,那么你就还没有准备好加入赢家的行列.
  在赛马赌局中,赔率由买气决定,还可能偶尔会出现下注的好机会;但是在赌场里,赔率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只有两种差别:公平和不公平.在公平的赔率中,赌场设定的利润很微薄,而不公平的赔率就像毒药一样,一定要避开.有些游戏的赔率糟糕到毋须在本书中浪费空间讨论,我只会警告你不要参加这些游戏.
  输赢由机会定夺的博奕比赛,都有顺与不顺的时候.有人把这种变化叫种[运气],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赌局的一部份,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彻底了解这种变化.庄家利用运势变化,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情势以获取高额利润,我们也要依样化葫芦,而且还要付出大量时间心力来研究这个极端重要的课题.
  输钱是因为错估运势逆转的时机与强度;加入赔率不佳的赌局,只会加速自取灭亡的速度而己.致胜的最重要关键,在于用保守态度撑过运势不佳的局面,然后开始加注投入,在手气转顺之后见好就收,兑现并离开.
  不幸的是,赌局运势或手气的顺与不顺,并没有规律可循.我们永远无法得知霉运或好运会持续多久,只能确定一定会有逆转的时候:也许来个大逆转,也许是一个小逆转,也许起伏不定.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利用相关知识获利,这些方法会本书后面提到.
  赌场设有[赌注上下限]的保护机制,用来对付福星高照的赌客.这种限制保障了庄家却苦了那些使用[加注]策略的玩家.玩家应该和庄家一样,定下个人赌本的限制额度,这是很重要的;玩家一定要设[停损]的界限,以免在持续走衰的时候输光老本.
  赌场的筹码无限,个人的资金有限,所以赌场更有能力撑到转亏为盈的时候.资本短缺的赌客,只要手气一转弱就会被淘汰出局,很难不沦为输家.请牢记:赌本不够就不要赌.赌本雄厚.经验老到的赌客,知道自己只有略高于一半的机会赢钱;缺现金又没有经验的玩家,则大概只有千分之一的机会.既然知道赢面不大,何不等到准备好了再来试试手气?
  也许会有人问:情况会有多糟?答案是:比大多数人所设想的更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情况也可能变得比大多数人所预设或想象的好.请记住以下这条重要的法则:设定输的上限,但是别设赢的上限!
  大多数玩家以为运势或手气的转换是左右输局唯一的因素.一时兴起参加赛马,或是到赌城小试手气的人,最容易成为赔率不佳赌局的牺牲者,因为时间不够,还有贪念主宰了他们的判断力.豪赌或是胡乱下注并无法创造相对应的好手气,反而只会加重走弱的趋势,一路往下冲的结果,会让幸运女神更难追上你.你就像在赛跑比赛中,同意把起跑线往后拉,又加上额外的负担的运动员一样.难道你会在拳击冠军赛的时候,走上台宣布[把我的一只手绑在背后吧!反正我可以轻松解决他]
  这是你的钱,你可以随意用什么方式去赌.赌场提供免费的饮料,把你奉为上宾,一边等着你投下愚蠢至极的赌注;要是你受他们的影响而放松戒备,从赔率公平的赌局渐渐移到赔率不佳的赌局,赌场可就吃定你了.在赌桌旁拿到的饮料总是比在酒吧买的高.
  彻底了解赌局运势可能面临的极端起伏走向,才能学会抗拒期待大爆冷门的诱惑.走霉运的时间越久,你就跌得越深,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本;判定运势走弱的标准,不能只看是不是一直输钱,即使在偶尔[中奖]的状况下,这种赌局还是像无底沼泽一般,可能对玩家造成致命的伤害.
  
  运气与期望值


  赢钱纯綷靠运气的这种说法,根本就是胡说八道,在你需要的时候,运气就偏偏不灵光,大部份玩家想靠运气赢钱,但是大部玩家都在输钱.要是问发牌员或是其它玩家怎么才能赢钱,他们通常会告诉你无论怎样都好,因为一切都是在靠运气.我只能说你问错人了,你问的是一个输家.根据字典的解释,运气是一种偶发的事件,或是意外,它可能是好运,也可能是恶运.难道你可能靠偶然或意外,打赢一场艰难的赌局吗?
  你可能听说有人赢了很钱,或者是亲眼看到某个酒鬼赢了一大堆筹码,但这真的是运气吗?你有没有算过,多少个输家或输光的酒鬼中,才有一个大赢家?要是从没有出现大赢家或输家的酒鬼,那才真是不对劲.
  如果你曾经做过研究就会发现,在一定时期之内假设有一千万人参加赛马或到赌场赌钱,其中大概有十分之一的人会赢钱回家;针对这一批人持续追踪,等他们第二次结束赌局回家的时候,只剩一百万人的十分之一;到了第三次,只剩下十万人,然后是一万人,越来越少.很显然的,其中有些人会持续赢钱好几次,然后开始以为自己很厉害.这不是运气,而是完全正常的情况,在这个族群中,一定还有些可怜虫还没有被击垮.
  在另外一方面,如果你发现有一个赢家经历十次赌局,日复一日地持续赚钱,那就不是寻常所见的运气问题,这位不寻常的人物是一个有知识.有经验的职业赌徒;要是你问他赢钱的密诀,他会告诉你:运气和赢钱一点关系都没有.你要记住:拥有最多知识的人,就是拥有最多好运的人.
  期望值法则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很少玩家注意到,经过数千轮赌注之后,出现的结果才会接近期望值,而且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判定接下来十轮,二十输的结果会不会接近期望值.不论是赛马.轮盘.掷骰子,或是玩扑克牌,都可能在运气好转之前,轻易让人越陷深,债台高筑,所以要对这点能有足够的认知.
  
  基本功--做研究


  光是看书、看解说,是没有办法成为专家的;做事的能力,必须随着练习和努力而增长.赌博也一样,不论是赛马或在赌场,都需要努力练习、亲自做研究.参加赛马或是到赌场去的人当中,90%以上都没有做过相关分析研究,有些人甚至有很深的误解,不知道何谓花时间研究,采用了随性又不科学的零散研究方式,不管是什么样的意见评论,尚未求证就加以接受.
  回想一九四零年代,当时我己经专职从事这一行有将近十年,有次我和一位非常成功的律师聊天,讨论到赛马的各种因素时,他打断了我的话说:「年轻人,我研究赛马己经有三十五年了.你凭什么认为自己懂得比我多?」
  我反问他是否从一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法律工作,他给了我肯定的答复,还告诉我他的孩子都己经大学毕业了.
  最后我又问:「你是不是过着一般的家庭生活,除了赛马之外还有其它的活动和兴趣?」
  他说是.
  「好吧,如果你一直忙着工作以及有其它活动,一天可以花几个小时研究赛马?」他了解了我的意思.我告诉他,我每天研究赛马大概有十四个小时,而且己经持继了十年以上,以认真研究的时数来算,我花的时间可能是他的十倍以上.」
  这位律师朋友又问我:「你真的要这么努力工作才能谋生吗?」
  我也再度用同样的问题回答他的问题:「你是一毕业就很有成就,还是花了很大的心力才爬到现在的位置?」
  大部份玩家的问题,在于只想不劳而获;在这些人心里,成功的赌徒应该像好莱坞电影一样,只见到演员豪爽的下注、轻易地赢钱.我要说的是,赌博是一种专门行业,需要花费心力去学习,需要有技巧才能爬上颠峰.教育不能用钱买到,叫人家「把知识放到我的脑袋里来」!如果你只是舒舒服服地坐着看电视上的运动节目,是没办法成为运动家的.一定要从梦幻的世界走出来,走进真实地世界才是正途.
  你认为医学院会让学生读完一遍手术解说之后,就把手术器材交给他们,交代说「现在换你做一遍」吗?当然不会!学生一定要先用假人和尸体练习很多次,从头开始培养知识和技巧.
  赌博和赛马一样,必须要有融会贯通的知识和事实作为后盾,还要有充份的准备练习
  和研究,最重要的是,必须有这个行业必备的工具.赌马的人如果手上没有过去一年的马经、马报以供随时查阅,根本称不上是个称职的赌徒.
  有志成为职业赌徒的人,应该累积数千笔以上的交易纪绿,还要记录运用低价筹码换得的实战经验,然后才算有了足够的经验,可以在一行出人头地.不论你是用玩具轮盘,或是自己在家里掷骰子都没关系,你要做的不是数百次,而是数千次的结果分析.一旦发现某种规律,不要急着冲去最近的赌场,一定要先深入研究,找出事实真相.


  周期模式


  有天我在骰子赌桌上用了交互下注的策略,轮流赌pass和don’t pass,结果表现还不错,旁边正在输钱的先生就对我说:「你猜得真准!」
  我的回答让他有点震惊:「你为什么觉得我是用猜的?」
  这位生先很快恢复镇静,说出一个很多人都会这么讲的典型想法:「赌博就是看谁的运气好.」
  于是我这样响应:「你可以说是运气﹑超能力,随便你怎么说;就我个人而言,只要有一套方法,不管是什么方法,都比乱枪打鸟好.」
  事实上,最近几年中我一直在努力做的,是尽量让自己在赌场的表现看起来很随性﹑只是在碰运气而已,我不希望引人注意;即使如此,还是有玩家刻意研究我的行为模式,想办法从我口中套出一个公式,说明什么时候会下什么样的赌注.这些人曾经看我到我在赌桌上一点一点累积财富,而其它玩家却是来来去去.偶尔我也会有赢大钱的时候,通常此时同一张台子上的其它玩家也赚了不少,我可不是一家独赢;但是有时好运降临在赌don’t pass的玩家身上,此时包括我在内的赢家数量就不是那么多了.
  有一天晚上我赌don’t pass手气正顺连赢了七到八回,彩金越堆越高.旁边有位先生和我下一样的赌注,但是他突然表示: :「don’t不会再继续赢了」,然后开始赌pass.这先生六局之后输到一文不名, don’t pass继续发威,我赢了更多彩金!这就是周期模式研究的第一课:「不要抵抗时势.」如果你不想迎和朝流,请退出,不要擅自预测潮流马上会转向,除非风向真的已经改变了.
  以为情况不会更糟的人,往往会在赌场里输个精光.有些人认为转换手气的方法,就是换张台子,这种方法有时候似乎管用,但是你原先下注的台子,搞不好下轮局势就开始转变,新换的台子却可能正好进入低潮,结果只是拉长手气不顺的时间而已.
  周期模式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只要押对一次宝,就可以算是破冰﹑解除低气压,但却不能保证接下来会一路长红,我一定要赢两次以上,才能断定局势已经开始逆转.很多玩家会跟着前一局或前二局的结果开始下注,想要沾染一些好运,这种方法也许有效,但是遇到「通杀」或「两边摇摆不定」的情形就惨了,而且这种情形零星的出现的机会还真不小,结果可能会完全抵销赢来的钱.
  在赔一倍的赌局中,连赢两局或三局根本不算什么,也不要因此轻易断定了好运到了或是该转运了.连续开出三﹑四局同样的结果之后,许多玩家会根据期望值原则,判断现在应该投注在另外一边,理由是已经输了这么多次,现在投入不可能再输了.这些人没有考虑到的是,长期的低潮是一点一点累积下来的结果最后可能创出新低的纪录.这种说法也许有人不同意,只有靠事实来证明一切,你可以观察五万场赌局的结果,以获得正确的答案.
  在我个人所从事的研究调查中,我曾经检阅过百万场真实赌局的纪录,记录自己亲身参与的骰子游戏,还记录了超过六位数字以上的输盘赌局;欧式轮盘出版品多如牛毛,我也有研究.还有读者可能会感兴趣的消息,就是这些又臭又长的报表曾经被输入计算机,由威力强大的电来作分析.这些研究成果破解了周期模式,证明了即使在应该是毫无破绽的赌局中,玩家还是有机可乘;昨日不可能实现的事,今日已成为家常便饭.
  关于周期模式,你只要记住下面的说明:运势有五种不同的模式:好运和坏运﹑长运和短运﹑还有摇摆不定.对应之道很简单,运势往那个方向走,跟着走就对了;如果是摇摆不定,你可以有两种选择:要嘛罢手不玩,要嘛跟着摇摆不定.只懂得直线思考的想法是非常狭隘的.
  还有一件事,我一直认为专家﹑数学家们思考逻辑上最大的错误,在于他们相信根据随机随机数实验所得出的法则理论.骰子﹑轮盘﹑电玩游戏﹑牌戏的周期模式,和计算机仿真的随机数不一样,即使是赔率﹑赌场利润相近的赌局,周期模式也不一样.
  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输赢总是连续出现的事实以及获取利益,某种运势延续的时间越长,这种成群结队的特性就越明显.以指定单一号码押注轮盘赌局为例,假设你现在玩的是美式规则,押注17号,那么轮盘上总共有38个号码(1~36加上0和00),17号出现的频率,可能会是转37轮出现一次﹑再转37轮又出现一次吗?这种根据机率算出的模式,出现的机率不到百万分之一,真正可能出现的情况是,17在某几轮出现好几次,然后隔好一段时间都不再开出,还记得先前我们提到的﹑「只赢一次不算手气转顺」的保证吗?如果你这么想就对了.单一号码「热」起来的时候,是不错的投注,但是一旦「冷」下来就惨了.在「战术策略」的章节中,我会解释如何利用热门号码赚钱.
  赌场中的误解谬论随处都有﹑俯拾皆是,譬如说连续开出两次冷门,大部份的玩家,甚至庄家都会认为不可能开出第三次,有些人甚至算出「五千分之一可能性」这样精确的数字.没错,五千分之一可能接近机率上的算法,但是运气没有常理可循的,要是又开出了同样的结果,这个机率就要改一改了,而且就算已经连中两元,再中一次的机率其实也是一样的.
  数学家会告诉你,美式轮盘每个号码每次出现的机率永远是三十八分之一,骰子的冷门点数譬如12点,出现的机率永远就是三十五分之一,因为这些都是独立事件.在这一点上,我和数学家的意见一致,说不上为什么,冷门数字一旦「热起来」或是「呼朋引伴」,出现的机率就会略微增加.你可以说这是「同性相吸」,或其它各种说法,但是我的研究显式,这种吸引力的确存在.现在,重点来了,就算是出现的频率增加,有些冷门数字因为赔率中包括太高的赌场利润,还是很难从中获利,部份的骰子赌法就是这样,但是轮盘就不会了.要是你不管什么游戏都偏爱押注冷门,我的建议就是等到冷门变成热门的时候再押,多少有点帮助.要是以上有关种种论述无法激发你的兴趣,去进一步研究,那么你可以和那些懒人、不相信任何策略的人待在一块儿.
  研究需要耗费心力,而且就算找到好方法,还是可能遇到手气背的状况,所以很多人根本就不相信这一套.以押注冷门为例,单押某一个轮盘号赔率是三十五倍,可是你需要投入的不是几百注筹码的赌本,而是几千注!而且你的策略不会立竿见影,有时侯要好几天才会成功!
  光是观赏一天的马赛,无法获得什么正确的判断,同样的,,同样的,只观察某个发牌员或台子五﹑六笔,也无法做出什么正确的判断.想跻身成功的计划性玩家行列,必修的课程之一,就是漫长的周期模式研究记录:一段时间抓到窍门,你会发现所有的事情看起来都不一样了.
  轮盘游戏允许玩家使用纸笔,在欧洲这是很平常的情况,我不了解为什么美国人不重视有系统﹑有计划的玩法,在欧洲大陆可以发现玩家的技术高明许多,我其至可以大胆的说,欧洲有更多的赢家.我在做轮盘记录的时候,会用小小张﹑对折的卡片,希望让自己不要这么显眼,因为有策略的玩家总是会被嘲笑﹑问问题,所以我希望尽量减少被打扰的机会.
  赌骰子的时候不必用到纸笔,因为你面前就有现成的算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堆放不同的筹码,做各种不同的记录,其它玩家根本不会注意到你,也不会了解其中的含意.譬如说你手上有5块和1块钱两种不同的筹码,可以把这些筹码交互堆栈起来,用来记录赌局pass的数目;如果手上只有一种筹码,可以分成两堆记录,一堆偏向自己的表示「过关」,一堆偏向外面用来纪录「不过关」,只要向下瞄一眼,就可以清楚掌握状况.下注的筹码另外放一堆,另外有的筹码边缘有圈圈的图样,每一种筹码都可以代表一个故事.
  就在这小小方寸之间,长度不到三十公分的堆放筹码之处,我可以记录赌局「过关」的次数﹑单一号码出现的数目和自己的输赢,不论何时,我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不要把整个系统弄得太复杂,也不要一边记录一边下注,只要稍加练习,相信要熟练这种技巧不是难事.

教育制度和学校,教了我们什么?


教育制度和学校,教了我们什么?

haryewkun , 部落出处:夏之星系, 原文地址:http://xia4.org/post/703.htm


华人一直都有这样的概念,宁可穷自己,也不要穷教育。多少人都认为,能够办教育事业,是一件很伟大的事业,对社会、对人类都很有贡献。


我们都是在义务教育之下长大的。不论穷富,都可以上小学、中学,接受长达十四年的免费教育。可是,政府为什么要供我们接受十四年的免费教育?谁是这样做的提倡人?这方面的成本由谁支付?


答案:工商业界,才是免费教育的主要推动力量。


一百多年前,美国的企业家,发现他们需要许多训练良好的劳工,来操作机器。所以他们凝聚了力量,推动政府设立了免费教育的决策。


企业家们要求政府,给全部小孩子,实现强制、普遍及免费的教育制度,确保所有孩子都去上课。当孩子们长大后,他们便能够提供给企业家们,源源不绝的工程师、会计师、设计师……


真相往往是残酷的。教育制度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企业供应训练有素的“员工”。


我们不是常常感慨地说,进入大公司,我们就好像庞大机器中的一颗小零件,可以随时替换吗?


所以,学校就是一间间的工厂,不停地生产我们这种“零件”,我们毕业了,训练有素了,就会被一家家的大企业吸收,进入各自的“庞大机器”。


因此,在学校中,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


学校并不会教导怎样创业的知识,它只会教导我们成为一个工程师、会计师……当我们专精在某一个方面后,我们只能进入大企业,成为一颗优良的螺丝钉。


学校不会教导我们,怎样和人相处,怎样快乐地度过人生。什么是人生的真谛。它只告诉我们必须工作。


学校更不会告诉我们,怎样分辨好的男人,坏的男人。怎样去分辨谁才是真正爱自己的人,谁才值得自己去爱。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东西,但十四年的免费教育,绝对不会告诉你这些东西。


现在的教育制度,只告诉你,怎样用三年时间,拿到一张文凭,然后被雇佣。


太遗憾了,真正人们需要的学问,却从来没有被教导过。所以很多人到最后,并不幸福。因为他们缺乏了这些关键的知识。这埋没了他们的潜力,让许多人终其一生,都不曾快乐过。

13 Jul 2007

2007 Thailand Richest :)


Thaksin is eliminated from Forbes Asia billionaires list

http://www.bangkokpost.com/Business/13Jul2007_biz32.php



POST REPORTERS


Chaleo Yoovidhya, Charoen Sirivadhanabhakdi and Dhanin Chearavanont are the only dollar billionaires in Thailand in the latest rankings by Forbes Asia of the country's wealthiest individuals. Former prime minister Thaksin Shinawatra, ranked fourth in last year's poll, saw his ranking drop to 14th with a net wealth of $300 million. Forbes noted that the Assets Scrutiny Committee last month froze $1.84 billion held by Mr Thaksin and his family.

The latest ranking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billionaires in Thailand has fallen to three from 10 a decade ago.


The 40 richest Thais are worth $19 billion, down from $20 billion last year. Minimum net worth on the list has risen to $109 million from $50 million last year.


''The second annual wealth ranking for Thailand showed that despite a 16% rise in 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baht's 12% gain against the dollar, the Kingdom's tycoons were not spared the dent on their wealth from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llout of former premier Thaksin Shinawatras ouster,'' Forbes Asia said.


The two wealthiest on the list are self-made men, with Red Bull's Chaleo Yoovidhya at an estimated net worth of $3.5 billion and whiskey tycoon Charoen Sirivadhanabhakdi worth $3.3 billion.One newcomer to the list is Nishita Shah, ranked 12th and the youngest by far on the list at 27 years old. Her estimated net worth is $350 million based on her holdings of Precious Shipping, the company started by her father.


Forbes noted that a quarter of the members on the list claim their wealth from family ties.
The Chirathivat family of the Central Group claim five places on the list with combined net worth of over $860 million, while the Vacharapol family of Thai Rath holds three spots with an estimated net worth of $700 million.


The Thailand 40 Richest List will appear in the July 23 issue of Forbes Asia.

UOB



2007 Aug 6:

UOB
One of the largest bank in Singapore.
2006 EPS~1.20$, P=20.2$, PE~17

OCBC Bank



OCBC Bank
2007 Aug 6:
2006 EPS = 63cts, P=8.4$, PE ~ 13.3

DBS group


2007 Jul 13:
DBS is one of the largest bank in Singapore.
2006 EPS $1.50, PE ~15
2007 Aug 6:
DBS is one of the largest bank in Singapore.
2006 EPS $1.50, P=21.1, PE ~14

12 Jul 2007

梁晓声


梁晓声谈青少年写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16:28 新浪博客

精彩语录:

写好文章有三大前提。
第一是观察的能力,
第二是对人情事理的分析能力,
第三是情怀感受。
孩子的情感体验、认识事理的能力,都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人不断跟他交流。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今天是我们新浪网上大讲堂的时间,我是主持人术术。坐在我旁边的是各位网友都非常熟悉的梁晓声老师,欢迎梁老师做客新浪,老朋友了,我想我们这个网上大讲堂也有越来越多的老朋友,也欢迎各位新朋友加入。除了通过电脑访问新浪网,您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
  今天梁老师做客我们大讲堂,想跟网友们交流关于青少年写作的话题,这个选题是我们共同商定的,您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选题呢?给大家介绍一下。
写好文章有三大前提
  梁晓声:因为大约在二十几年前的时候就有许多中学生和高中生的家长,有时候甚至包括小学五、六年级孩子的家长,有的是我的朋友,有的是专门到我的工作单位找我、给我打电话、给我写信,苦恼于他们孩子的作文成绩。他们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想法是特别单纯的,也是特别功利的,就是希望有一种最快速的方法让他们孩子作文成绩提高一些,如果不提高的话就影响语文成绩,就影响成绩总分。每个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由于作文考试不顺,然后使总分拉下来。所以这促使我想到了一些关于我们的小学四、五年级以上,初中、高中包括大学同学写作文的一些问题。我还曾经想过到退休的时候我应该写两本小册子,《小学生怎样写好一篇作文》,《高中生、初中生怎样写好一篇作文》,因为我在知青的时候就当过小学语文老师,然后又一直在电影厂工作,接触很多青年写作者,在大学里边也教中文。
  主持人:梁老师,您自己能够产生这样一个想法,除了跟大家对您的这种提出的一些问题有关系,是不是跟您对当下青少年写作水平,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判断也有一些关系呢?
  梁晓声:是这样的,因为小学的一年级到三年级是不必写作文的,他们主要是积累字词,训练造句,然后到四年级以上才开始接触作文,那都是一些短小的作文。但是到了中学、高中的话,作文开始成为语文课中比较主要的一个方面了。一般中学和高中和大学这个作文还是不同的,但是也有共性的东西,就是无论是作家写好一篇散文或者写好一篇小说,还是中学生和高中生写好一篇作文,恐怕有一些前提:第一是观察的能力,第二是对于人情事理的一种分析的能力,第三就是他的情怀感受。这三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对文学写作还是对于学生写作文都是最主要的元素。在这个前提之下才是操作汉语言,把这三方面中的某一种表达出来的能力。但是我们的思维上常常有一种本末倒置,认为作文写得好或者不好纯粹是语言的事情。事实上初中生也罢,高中生也罢,尤其是女生,大家在语言能力方面基本上都是相差无几的,如果我们发现一名同学作文写得好,关键就在我刚才说的那前三方面。
  在这里可以给你举一个例子,大约十四、五年前我还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时候,我一个朋友的儿子马上就要高考了,朋友把他带到我家里来,非常犯愁,说作文到现在还写不好,高考的时候怎么办呢?让梁叔叔临阵磨枪吧,总之会有所提高。但是我也没有其它的办法。有一天我就带他到我们电影厂对面,那时候还叫北太平庄的商场,我说你陪我到商场去买东西。然后转了一圈,大约半个小时后回到我家里,我问他,刚才在商场里有什么样的事情或者什么样的人使你留意过?这个孩子什么都说不出来,我让他仔细想一下,他想了半天也说不出来。这并不是由于我刻意地要给他讲作文了,我进入商场,我刻意地去观察,不是,就是观察已经成为写作者一个本能习惯。但是写好一篇作文也需要有这样的能力。然后我就跟他讲,我说至少你会看到在进入商场门口的时候也有用机器算命的,我说这个对于我们这个时代,对于商场至少是一个能引起我们视觉兴趣的一点。第二,你会看到有一位老同志,老知识分子,事实上我认识,那是我们电影厂的一位老导演,在那里买蒜,非常认真地比较两边蒜,比哪边蒜头数多一点,然后侃价半天。卖蒜的小伙子也认识他,知道他是电影厂的导演,就说做这么大的导演也跟我们计较这么一头蒜(笑)。我说这也是观察。然后我说还看到两点,一个就是当时柜台里面还卖鸽子,幼鸽,要宰杀。看到鸽子在商场里被宰杀的情形是非常令让心里难过的。而最主要的是我跟孩子讲,你还看到什么了吗?那天我替别人捎什么鱼呢?捎黄鳝,我那时候住筒子楼,人家让我给他捎一斤黄鳝。那天估计主人不在那儿,只有一个女孩子,可能也逢高考了,她默默无声地接好钱,杀黄鳝,杀的时候案板上有一个竖的钉尖,她做这些事的时候就像做她的工作一样。关键是她做完这些事之后马上洗干净手,坐回自己的板凳上拿出一本英语书在背。我说她跟你一样也是一个考生,你有条件,你的爸爸妈妈把你带到我家里来让我给你指导作文,而且当她背英语和她杀黄鳝这两件事情,这个转换就好像电视调了一个频道一样快。我说这都在我们的观察之中。一个平时没有观察训练的学生可能面对许多作文题都会觉得茫然。
  问题在于谁想过我们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写好一篇作文的前提也是应该培养起他们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是我们的家长们想好了这点了吗?我想大多数家长没有,大多数家长基本上是带孩子到书店,到文具店,把所需要的考作文的那些辅导材料、书籍,都一股脑买齐。一般家长都有这种心理,别的孩子学习上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这是一种家长的志气。然后买完了堆在孩子那里,自己可能回身就打麻将去了,看电视去了,或者遛弯去了,甚至自己也上网聊天去了。这时候孩子是孤独的,尤其是我们现在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上无哥哥姐姐,下无弟弟妹妹,没有诉说的对象。孩子的情感体验,他认识事理的能力,都需要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人不断地跟他交流,那我个人觉得在许多家庭里孩子可能内心是孤独的,家长们忽略了和他们交流这一点。
  在学校里是不是老师就和他们交流呢?我觉得也未必,我觉得可能有很多老师认为语文课就是字词句的辨识,主谓宾的辨识,老师们可能讲一篇好作文的时候也主要是在字词句的方面,或者提升出一种主题的方面,但是老师恐怕也不提醒孩子们,说其实我们要写好一篇作文,平时要训练自己的观察力。我们现在讲的只是观察力,我们还没有讲情感的培养,我们还没有讲对事情分析的能力。我记得连我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因为北方嘛,下雪了,第一场雪的时候,语文老师都提醒我们要注意观察,这是第一场雪,然后我们那一节课可能要考的作文就叫《初雪》。他已经提示你了,你要观察。所以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是我们的薄弱之处。
观察比虚构重要
  主持人:梁老师,刚才您谈到了写作里的观察力,我知道另一位作家毕飞宇也曾经讨论过关于写作的问题。有人曾经说作家最重要的是想象力,然后我跟毕飞宇有一个想法,我觉得作家更重要的是观察力、理解力,你能观察到什么,你能理解到什么,你能理解多少种人。我们说伟大的作品都是那种理解的人特别多的作品,比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理解了九百多个人,甚至更多的人。
  梁晓声:对,这里可能是这样一个原因,就是说毕飞宇说的也没错,那是指一部分的文学,一部分的文学确实是想象力,我们现在来看美国的好多大片,从《未来世界》到《星球大战》,到《指环王》,一直到《哈利·波特》,这都是想象力的呈现,这种想象力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前置,但是其实我们的孩子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更主要表现的是一种观察,而不是虚构的能力。比如以往记一件事的时候孩子会虚构,会编出来。我们专家们有时候会指出,孩子们为了写作文都已经在编他没有经历过的一件事情了。比如说今天帮妈妈干活,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件助人为乐的事情,其实我在想也可以不这么苛求,因为孩子们即使没有经历这样的事情,他在作文的时候写我这样做了,我们可以把作文中的我理解为孩子愿意中的那一个我。如果不是这样来承认想像力培养的话,以后可能就会没有作家了。
观察生活是种享受
  主持人:刚才我听到您带着即将要高考的学生去逛商场的时候,您向我描绘的就是一幅生动而鲜活的生活场景,这就是来自于观察力,您看到这么多东西,而那个学生看不到,是因为您长期培养了观察世界的习惯。
  梁晓声:对,除了观察之外,这个观察力使我对我们的孩子心生出一种怜悯,因为我想的是这样的,我们大多数成年人其实已经丧失了观察的心思,我们为工作、为生活而承受的压力很大。有一天我跟朋友诉苦,我说我家窗对面就是元大都土城墙,春天又来了,这么多年我面对着那棵大树,没有看到它的叶子在春天是怎么样逐渐变绿的,秋天是怎么样开始纷落的,然后我的朋友注视我半天,说你太矫情了吧?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心思看到这一点,我们没有看到花是怎样开的,甚至家里养的花我们也没有精力去观察它是什么时候开的,恐怕除了养花的老人们。我们也没有看到春季小草发芽究竟是鹅黄色的还是嫩绿色的,大多数人全都丧失了这种细细地体验观察生活的心思和情绪。
  你看从以前的唐诗宋词中我们会看到,那些美好的关于季节的诗词都是一种观察。比如说“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比如说“芳树无人花自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再比如说“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都是一种观察的结果,我们的生活形态比之于古人在从容性方面要丧失了很多很多,可能只有老人们才相对地从容一些,这时他们开始捡拾起他们可以观察生活的习惯。但是想起来我们的孩子们应该享受到这一点,能够细细地观察生活,这实在是人生中的一种享受,而不要刻意把它变成说为了写作文我才这样,不写作文而能观察也是很美好的事情,我们要把这点享受还给孩子。
  可是如果我们不对孩子们讲的话,孩子们的生活大致也是从家门到校门,从课本到网上,到博客,因此这整个世界对于我们好像就是从家的一个空间到教室的一个空间,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更多是印在纸上的文字,和出现在电脑上的消息。孩子们的生活可以更快意一些,我们教给他们观察生活是一种享受,而孩子们认不认为是一种享受,全在于你是不是引导了他们。在西方的那些小学教学中老师经常带领学生们接触小动物,带领他们去种植,去采摘,我小的时候春天还有春游、郊游,秋天的时候也还有秋季旅游,这都向我们提供了和大自然接触的更多机会。
孩子的阅读需要引导
  主持人:梁老师,其实我们现在很多家长也不是说不希望孩子写好作文,可能更多的家长强调了阅读的作用,觉得读更多的书就能够把作文写得特别好。那您是怎么理解这样一种观点的?
  梁晓声:这个观点肯定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你看许多孩子对于读书可能心生出一种逆反,这个逆反就是由于我们现在的学业对于孩子们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当让他放下课本转向另一种阅读,并且暗示他这个阅读依然和考试有关系的时候,他听到阅读和考试的这种关系,可能就不会喜欢阅读了。但是我发现所有的孩子不管在读的时候,还是在做作业的时候,很多会戴着耳塞听音乐。我们从生理学上都要考虑到这一点,就是说视觉的那一根神经比之于听觉的那一根神经要来得更容易疲劳,不断地读是一件疲劳的事情。为什么有的人会一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呢?那是因为在我们所经历的那个时代,读书本身对于内容趣味的那种要求压过了视神经所感到的疲劳,因为那种兴趣它吸引你,是别的方面所不可取代的。现在的话有更多的兴趣,我们看一盘碟,我们听听音乐,我们看电视,在这种情况下,说句实在话,视神经是容易懒惰的。而且可能在上学的时候,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在调动视神经,我们叫做聚精会神,那也是指眼睛的功能。所以他疲惫。这个时候的阅读需要陪伴,尤其是对小学生,要引导他们,或者是家长读给孩子们听,或者是家长听孩子们来读,甚至要和孩子们来进行讨论,而且这个讨论非常重要。
  我曾经听一位美国的小学老师说,因为有时候跟他们讨论一些问题,比如我跟他们讨论过《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谁看的,然后还讨论过灰姑娘的水晶鞋。老师讲完课的时候同时要跟孩子们一起讨论,说这灰姑娘一旦进入了这个王宫,被选为白马王子的心上人,她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一切幸福都归属于她之后,这时她应该怎样对待她的继母?她的两个姐姐?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这个是情感交换,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说一个已经拥有巨大幸福的人,对于那些认为伤害过自己的人应该抱以宽恕,应该理解他们。另外还要承认一点,就是对人性一些先天的弱点,就是说作为一个母亲在亲生的女儿和不是亲生的灰姑娘之间,她可能更偏爱自己亲生的女儿,我们要知道这可能有自然倾向的原因。你看人家在讲童话的时候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情感影响,甚至把人性的价值判断都注入给了我们的孩子们。我觉得我们缺少这样活的教育。在目前情况下,我确实对我们的教育方法心存很多质疑,尤其是语文的教学,我觉得我们的很多语文老师非常辛苦,假如我把这些话跟他们说的话,他们是同意的,并且愿意这样教,但是他们又不能这样做,因为他们头脑中也必须时时绷紧一根弦,就是应试。但是既然这样的话,家长们应该做到这点,这些不是会影响语文的成绩,而是会像你刚才说的,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写作文的能力。
思考的习惯不可被替代
  主持人:梁老师,刚才我们谈到了观察能力,又谈到了阅读对写作的影响,其实我觉得最终还有一个东西可能是写作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思考能力。其实我觉得所谓会写的人是会思考的人,那您觉得这个能力应该怎么培养?
  梁晓声:这个能力是这样,别说我们的初中生、高中生了,前几天因为到期末了,各大学都有毕业生,我和我们的同事们也是连续一个星期差不多都在学校里,组织本科生答辩,硕士生答辩。在答辩的过程中因为面对论文,大家讨论过这个问题。就是说在答辩结束以后有些同学要请老师吃饭了,同学们把这个叫做“谢师宴”,其实老师们一方面是婉拒,另一方面也不能使同学们感觉到自己愿望落空,有的时候也会去陪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会有很多交流,这个交流都是讨论式的,就是关于文学的,关于社会的,关于文化的。恰恰是在这种时候的讨论使好多同学最后都会说出这样的话:老师,我们今天的收获才是最多的。
  因此我跟我的同事说到,对于大学课程,其实我反对的主要是在方式上灌输。因为我历来认为知识两个字是要分开来谈的,知就是知感,识就是认识。所谓知感就是别人呈现给你,展现给你,说给你听,要求你记住的那一部分。只有这一部分是不够的,而当人习惯了这一部分的时候,那么思维的那一部分神经就会渐渐地产生惰性。我在大学里边最初的时候上课也是那样,因为当你一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一些用功的学生会本能地、习惯地拿出小本来了,就要记,但是在一堂课45分钟里面你有些话语是不值得去记的,因此我马上告诉他们,我说现在都抬起头,放下笔听我说话,如果我的哪一段话是应该记的,并且值得你们记的话,我会告诉你们下一段话你们可以记下来,更多的时候我所说的话只不过是引导你们来思考的一些话。
开阔的思维对写作有帮助
  主持人:实际上在写作的过程中,阅读、观察和思考三者不可缺一,才能构筑一个人相对强的写作能力。
  梁晓声:在这三者都经过训练之后,接下来才是运用汉语言表现的那个魅力。我这里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今年的高考,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应该是……
  主持人: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梁晓声:对,是唐开元年间的进士,刘长卿,他当过监察御史,应该是官品比较高的一个官位了。这首诗他是赠给友人严士元的。在读刘长卿的诗的时候,你会发现经常有出现答严员外或者谢严员外,我估计都是给这位严士元的。刘长卿写了很多很多诗,在唐诗的全卷中可能他一个人要占其中的几卷,有九百多卷,他单独恐怕有四、五卷之多,他的诗其最大多数是五言,当时甚至有人说他筑起了一道五言长城。现在考的是七言,这七言应该是他写了许多五言之后的一首诗。
  他写这首诗赠给严士元的时候,他那时候在官场上已经失意、受贬,并且有一些看淡了、看破了,因此刚才你说的那两句话再接下来应该是东道若逢相识问,因为东道是指主人,就是说主人你如果遇到认识我们两个的人问起我,那么我目前的感受就是青袍今日误儒生,因为他是儒生,靠应试上来的,他感觉到他的人生在官场上有一种淡泊,这是他内心寂寥的,也是失意的。因此你看闲花落地听无声,就是你看在唐诗中有野花,有繁花,但是用闲花这个词用的不是很多,我也是第一次在诗中看到闲花,这是寂寥的一种心境。但是假如我们对这样一种背景知识知道一些的话,对于写好这篇作文至少多了一个选择,就是N种选择,N种开篇中我多了一种。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对于那些唐诗宋词中写春天描述景色的诗句知道的多一些的话,也可以串联起来加以互补,这时候纯粹展示一篇写景的美文,也是N种选择方面的一种。那当然我们还可以写情绪,写情绪的话就是那样一种寂寞感,可能要跟刚才这种诗人当时的心情联系起来。
  其实我们还可以展开来想一想,就是在当时还能看到野渡花争发,你会想到渡口那里所有的花都在春季开放的感觉;你会想到林花扫更落,就是扫了一遍又一遍,给我们感觉我们先人他们处的那个年代,只要离城不远,到春季的时候似乎到处都是花,到处都是水,到处都是绿。可我们现在生活在水泥墙中,严格说我们要观察,又到哪儿观察呢?因此你没有观察,你可以反省,你可以质问我们现在人类的生存状况,我们和自然的关系。我们现代的人不可能产生这样的诗句了,我们也没有这样的心情。
  当然你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想,听无声音也罢,看不见也罢,那都还是这个诗人本身的一种状态,他在想听,他在想看,什么人在想听花落地的声音,什么人在想看雨湿衣的那种情形,这时候人的那种轻松的状态是令我们羡慕的,自己看我们把当代人搞得家景过去,然后我们再总结出来时间就是金钱,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我们肯定不会有那种听无声,看不见的那样一种情怀。但是这时候如果我们的孩子们读这样的诗,也可以由他们来告诉大人,包括父母,放松一下,大人们放松一下,这也可以是一篇作文。
我们应该重新重视写景
  主持人:我听梁老师解读今年的北京市的高考题真是茅塞顿开,因为当时我想如果让我写,我只想到一个角度,我觉得这句话告诉了年轻人,你的人生中你受到的一些影响未必是能够听得到,看得到的,可能是润物细无声的,我可能从培养自己做人的方法上去考虑。
  梁晓声:你这至少是N种选择中的又一种,我们之所以说N种,就是说当你培养了观察的能力,思考的习惯,你心中有了一种情愫的形成,在这个前提下你驾驭文字的能力又不比别人弱的话,那么对于任何一道作文题,可能你的思维都比别人要开阔一些。我记得就是去年,去年我教的大三的学生,我给他们的考题就是《雨和雪》,但是我已经注释了,我说可以单纯的写景,单纯的写景我不是看他们的文字能力,我就是想看他们平时留意观察过生活没有,当然也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我的大多数同学都是抱怨的,他们说老师,什么写雨,什么写雪。第一,这非常像中学高中的作文题,第二,我们早已经不关心雨和雪了,自从我们上高二的时候就已经不关心了。这也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个状态。因此在这个状态下你让他回忆下雨下雪的那个感觉,他确实没有观察到。
  但是一个女生写了这样一篇作文,她说我跟大家一样,我自从高二以后什么下雨、下雪、天晴、天阴对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关系,我的一门心思就是一定要考上大学,因为爸爸妈妈寄希望于此。因此这个题不是我喜欢的。但是我想起一件事和下雨有关,她讲什么呢?就是说天旱,家里边的那一片菜地盼望着雨水,可是天总也不下雨,爸爸焦急,没有办法,最后就忍痛掏出一百元钱请人抽水浇园。后来当水抽出来了,也已经交钱了,天上这时候下起了倾盆大雨。这时候她透过窗子,看着身材瘦小的父亲低着头看着自己刚挖开的水渠里边抽出来的水,然后又抬头任凭瓢泼大雨浇着自己的脸,那种沮丧,那种无以言表的感觉,她甚至突然知道了父亲跟她说,别考虑学费,家里一定让你上学的那种心情。然后她跑出去偎在爸爸的怀里,说爸爸我爱你,你是我最好的爸爸。她说我那天突然明白了,一百元钱对我父亲意味着要摘满一手推车的豆角,要推到二十里地以外的集市上全部卖完,我的学费和我的生活费将来上大学都是父亲这样积累下来的。我们这样写作文也很好啊。
  主持人:但是梁老师,听到您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一个写作方法,我觉得在现在特别多的肥皂剧、电视剧里面,雨是被经常利用的一种道具,甚至用得非常滥,我宁愿从批评影视剧对雨滥情的角度来写这个雨。
  梁晓声:可以啊,评论我们的影视作品也可以,甚至也可以从评论方面看到这点,就是说在从前的小说中写景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元素,尤其在十八、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那部分,然后在我们近当代文学中也是这样,甚至到了八十年代我们的新时期文学,你会看到我这些作家和我之上的作家们写小说的时候,中间也不时插入写景。但是九十年代以后,写景以及散文化利用的很少,人们要看故事,要看情节,要快速进入情况。我们的同学也可以从这一点上去想,我们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真的非要那么直接接触吗?不能够影响、培养读者的另一种阅读习惯吗?
培养作家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主持人:我们今天听梁老师讲课真的非常生动,我自己也受了很多启发。遗憾的是,没有问网友提出的问题。现在时间不多了,我们提一个网友的问题。
  网友:写作即生活。生活是你的,和别人不一样,您认为写作可以教吗?
  梁晓声:我觉得要培养一个作家的话,这是很难试想的事情。因此我在大学上课的时候一再强调,无论是哪一位同学,至少是我,不引导大家朝创作这条路去走。我还是把文学课看成对我们大学本科生情感教育的一个方式,另外一个就是分析能力,还有一点,就是间接地从文学作品中领略我们没有经过的漫长的历史进程,当然还有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评论能力、想像能力。但是作文是可以引导的。比如说我们刚才说的那些都需要引导,首先至少让我们的孩子们知道应该那样。
写作和作文不同
  主持人:梁老师刚好也回答了我们另外一位网友提出的问题,他问您写作和作文有没有区别。其实您刚才已经谈到了这样一个关系。
  梁晓声:写作和作文肯定是有区别的,因为写作这个词在从前更主要的是对作者和作家来说的,现在写作者已经非常多了。现在有一种观点,就是说写作这一件事应该是所有人的事,所有人的权利,所有人都能够做的事情。
  主持人:比如我们的新浪博客,那么多人在写(笑)。
  梁晓声:当它属于所有人的时候,那么这里就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了,任何人都可以说那是你的规律,不是我的规律。但是当我们在大学里教文学课的时候,当我们判断那些已经经过评价的、经过历史筛选的、稳定的经典作品的时候,我们还是能够发现规律的。我们在大学里边是讲规律的,有时候既讲个性也讲共性。
《万物简史》值得一看
  主持人:现在我们的聊天时间还有两分钟,我们再回答一位网友的问题。
  网友:梁晓声老师,想问一下对您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
  梁晓声:经常提这样的问题。这个世界从来不存在影响最大的,而且那一本书它影响了你什么呢?是影响了你做人,影响你成为作家,还是影响你考上大学了?你所指的影响是什么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对于我来说,读书肯定是对我发生了很多影响。
  主持人:我想梁老师既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下面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聊天的环节,就是梁老师给我们推荐一些书,一本或者几本都可以。
  梁晓声:推荐一本的话,有一本书现在是可以买到的,叫《万物简史》,这是国家图书馆,就是紫竹院对面的国家图书馆每隔两年要向读者推荐的优秀图书之一,我也推荐了这本书,好像北大的校长、教授和许多学者都推荐了这本书。我当时看了这个题目非常惊讶。这本书是美国作者写的,没翻书的时候,我把它放在要推荐的书的最后,因为我觉得非常奇怪,我们对于一物,写它的简史,比如昆虫、动物都很难写,但是它这里写万物简史。但是我看了以后折服了,写得非常完美,而且写到我们学业中的微生物、细菌各种的碰撞,所以可以看一看,非常有趣。这是把优美的文学写作和最前沿的今天的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的一本书。
  主持人:非常感谢梁老师今天能做客新浪,给我们讲了这么一堂精彩的作文课,不仅仅是作文课,其实也是一堂写作课。更感谢今天参与我们聊天的各位网友,谢谢你对新浪网上大讲堂的关注,希望你继续关注我们的新浪网上大讲堂,关注梁老师。梁老师再见!
  梁晓声:谢谢术术,再见。
  (本次访谈结束)

价值可以来自点滴

小S自信地秀出美丽、性感


中国孩子不要抱着金碗要饭


郑渊洁
2007-03-30 


这是我近日在北京的一所小学的极富中国特色的大教室里面对面教孩子用母语写作文。我以为,作为投胎到中国的孩子,首先应该学好中文。对中文掌握到娴熟档次后,再学外文。所谓双语幼儿园、双语小学是对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母语的亵渎,也是对孩子的戕害。一心不可二用。在孩子还没掌握好母语时,就接触外语,只能导致孩子终身对两种语言半斤八两。

我一个人写一本月刊《童话大王》写了22年,印数超过一亿本,作品字数超过一千万字。在用汉语写作方面,我有太多的体会和心得。我痴迷汉语的博大精深,我感激母语让我丰衣足食获得财务自由。我想把这些体会都告诉我们的孩子。从2007年4期《皮皮鲁》起,我在《皮皮鲁》上向孩子传授我的写作心得,诱惑我们中国的孩子钟情母语,使用母语创造人生的奇迹。对于中国孩子,使用汉语创造人生奇迹的概率要大大高于使用英语创造人生奇迹。不要抱着金碗要饭

我还会力所能及的面对面教孩子写作文。
-想象力——隐形的翅膀

真理 in a Toilet


About

This page is dedicated to poll people what method they prefer when installing toilet paper rolls.
The idea to make this poll come from the Movie Spy Hard (1996), where this is a question asked by Dick Steele, Agent WD-40 (Leslie Nielsen).

There are two common methods of installing toilet paper rolls on a toilet roll holder. Often a matter of stern debate, and a contentious problem in households with opposing viewpoints, the variances are mainly that of personal preference.


1-Edge of the roll facing away

1 - The first method of installation has the edge of the roll facing away from the wall and commonly facing the toilet. This method allows the defecator easy access to grab the toilet paper and pull off the desired amount of paper, as the roll spins toward the user.


2-Edge of roll facing wall

2 - The seco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has the edge of the roll facing the wall and commonly facing away from the toilet. This method is a bit more difficult for the defecator to grab the toilet paper, as the roll spins it spins away from the user. An advantage to this method is that a household with toddlers is less likely to have toilet paper spun off the roll. This is because a toddler is most likely to spin the roll toward them. In the case of this installation, as the roll spins toward the toddler, the paper remains wound on the roll.

與其對他人的行為徒嘆失望,倒不如退而自省,靜觀人間百態




ZT

第一卷 人生和生涯境遇
第一章 人、人生
第一節 人是什麼﹖ 
人的來源:
01. 天生地養
02. 天生天化
03. 土裡生,土裡養
04. 天腳下大人物,天頂星來出世
05. 人生咱,咱生人
06. 一人三子,六代千丁
人的構造:
07. 人身小天地
08. 人有三魂七魄
09. 十二條靈魂掙一間
人命重要:
10. 人命關天
11. 有錢難買命
12. 蛇愛命,鼠也愛命
人皆有用:
13. 人為萬物之靈長
14. 人有人威,虎有虎威
15.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16. 人,莫有所長
17. 荏荏馬,嘛有一步踢
18. 天不生,無祿之人。
19. 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生無根之草
人心人性:
20. 一樣米,飼百樣人
21. 人之初,性本善
22. 人的心,都是肉做的
23. 鼻孔向落,無一個好人
24. 觀音媽面前,無好死囡仔
25. 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back to homepage Taiwanese in Deutschland


01. 天生地養。
Thin-sin te-iun.
人是天地所生養的。
用來安慰鼓勵,生活在艱難困苦中的人。
天:這字的涵義非常豐富,民間主要地了解做:主宰之神,如天公、玉皇上帝,自然和父母親。至於解釋做「自然法則和天道」,則是哲學和宗教的見解,不是一般人的看法。地:指大地、萬物、母親。
天生地養是相當古老的思想,公元前第二世紀的《淮南子‧精神篇》有言:「... 聖人法天順情... 以天為父,以地為母,陰陽為綱,四時為紀。」但此種說法,是道家法天的思想,這一句俗語沒有這種涵義。
開臺先民的「天生地養」,不是道學概念,而是一種信仰:他們相信,人只要能夠保得住一條老命,自然就有維持生命的方法,將有出頭天的日子。此種信仰曾經帶給這群移民,在萬難中求生存的希望和力量;此一信念,是帶有宗教性質的虔誠,淨化著,健壯著,在艱難中奮鬥的人民。幸虧先人所經驗到的,所相信的天是慈愛的,保佑窮人,降福善人,執行賞善罰惡的「天」,以及認真耕耘,就有豐收的福「地」。如此美善的「天地」構成台灣先人純真有信,善良守法,勇敢奮鬥的性格。想看看,有了這樣的民族性,怎麼不能建設更加美好的台灣呢﹖
 
02. 天生天化。
Then-seng then-hoa.
人既然由天意而生,也按天意而死。
用來勸人,尊重自然生化的法則,確立妥當的生活態度。
化:造化、變化、消失、死亡;從無而有曰生,從有而無為化。
生化由天的生命觀,並不完全是消極的,因為人只要能夠把生死交託給天,則比較可能心無旁貸地與艱難困苦一搏。還有更重要的,那做為信仰對象的「天」,因為人的不同經驗或不同假定,也在影響著他們對人類、自然、社會的見解和態度。最壞的例子是,那些專制統治者及其黨徒,那一個不是「無法無天」的﹖逆天的人民,那會愛惜自然,敬重生命﹖我們體會出,先人的這句俗語,在今天要講的不是「宿命觀」,而是在強調應該尊重自然法則,按照自然的韻律來生活。君不見,1996年八月,中國、臺灣的空前水災,豈不是過份開發,剝削自然的結果﹖
 
03. 土裡生,土裡養。
Tho-ni sin, tho-ni iun.
人從大地得到生命,也由她得到養育。
用來安慰遭遇天災地變,生活艱難的人。
土:泥土、土地、大地、自然。土裡生:人是自然的赤子。字面是,從土而生;其思想背景,可能關聯女媧搏土造人的神話。土裡養:土地發生萬物以飼養世人。
民間相傳,女媧是上古的女帝,捏黃土造人,制定嫁娶的禮儀。她也是地母,煉石補天,殺巨龜,取其四足為天柱,用草灰填地洞的女神。台灣的補傘匠、造傘業、紡織業者,祀奉她為守護神;這可能是女媧「補」的能力之崇拜吧。祭祀她的廟宇,全台灣有十座,神誕是正月六日。[注1]
古希伯來人,有上帝用土造人的神話,說人是按照上帝的形像和樣式而被造的。( 《聖經‧創世記》2:7) 基督教以此說來做為人的特殊性和超越性的根據,也是敬畏生命,尊重人權的基礎。對照看來,女媧搏土造人的神話,不但缺乏發展出尊重人的要素,而且是塑造自大的中國人的神話基礎:黃土高原的人種才是女媧純土捏成的高級品種,其餘的是爛泥巴造成的四夷八狄,洋鬼、黑鬼、紅番、生番、熟番,等等,乃是其心必異的非我族類。
我們今天解釋這句古諺,應該先來個「脫神話化」才行,乃是說:凡是人,他的「土質土性」是一樣的。如此的話,可以看出她有二項重要涵義:一是,大地既然是人類之母,人就不可以沾污她,剝削她,而必要愛惜她,跟她建立和諧的關係。二是,人類既然都是自然的赤子,就應該平等對待,互相尊重,和睦相親,來建設人間樂園。
 
04. 天腳下大人物,天頂星來出世。
Thin-kha-e toa-jin-but, thin-teng-chhin lai-chhut-si.
偉人都是由星斗的神魂感孕而生的。
舊時,用來愚弄人民,神化統治階級領導人的說詞。這原是道教星魂信仰的說法,也是民間的俗信。
古人相信星斗和人的生命有密切的關係,第三世紀的葛洪說過:「人之吉凶,制在結胎受氣之日,皆上得列宿之精。其值聖宿則聖,值賢宿則賢,... 值賤宿則賤,值貧賢宿則貧。」 (《抱朴子‧辨問》)今日台灣民間仍然流行此說,認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關聯著某一個特定的星斗,即所謂的「本命星」,而此星決定人的命運和壽數,如俗語說:「南斗注生,北斗注死。」(13.02) 道士的拜斗改運,相士的紫微斗數,莫不是星宿信仰的一種現象。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傳統的御用文人,常用星魂化身說來神化帝王,創造英雄,鞏固領袖,以愚弄人民。
 
05. 人生咱,咱生人。
Lang sen-lan, lan sen-lang.
傳宗接代乃是人的本分。
這句話用來鼓勵陣痛中的產婦,要她忍耐痛楚,甘心承受,因為母親也是在如此劇痛之下生了她,所以生產的劇痛是沒有任何怨言可說的。
「人生人」是按照自然律進行的創造,但現代基因工程,卻有淪為篩選種子,複製「人造人」,造出奇人怪人的危機。若不加以節制,可能造成人類空前的大劫。從美國《時代週刊》的「利用無性生殖」民調,隱約可以看到此種潛在的危險,該刊載:「贊成用基因工程以製造嬰兒,利用其器官者,有24% ;贊成用以製造雙胞胎者,有 17%;贊成用以複製大量經選『基因』來製造人者,有6%。」( 《中時晚報》1993(10.31):6) 我們實在不敢想像,當人可能按照自己的願望來「訂製」嬰孩時,會造出什麼樣的人類﹖萬一造出了一大群孫悟空的話,就是有如來佛祖控制,有玄奘大師調教,讓他們下凡受苦是很不道德的!
 
06. 一人三子,六代千丁。
It-jin sam-chu, liok-tai chhen-teng.
人類生生不息。
喻指家長的生命力旺盛,子孫藩延不息的狀態。
子:男兒。 丁:男人。千:很多。從數字上說,一人三子,六代不是千丁,而只有243 人,當然不可能都是「丁」。
這句俗語突顯出,傳統台灣人男尊女卑的思想。不過,只有男人上算的偏見,不獨有偶,在古猶太人的社會裡,數人頭也是不計算女人和小孩的。( 《聖經‧馬太福音》15:38)先人經驗過盲目生產,艱難養育的痛苦之後,認識了節制生育的好處,領悟了「一男一女一枝花,二男二女受拖磨」的奧妙;顯然,他們是不願意實踐添丁的那一套了。我們不可不知,台灣的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二位,在1993年人孫悟空孫悟空口還是二千萬人時,每平方公里平均有597.9 人。而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是孟加拉,每平方公里有775.5 人;但是人口最多的是中國,有十一億七千八百多萬人。( 《大英百科全書‧九四年鑑》) 現代世界是國際社會,人口爆炸不僅是一家一國的災難,也是世界性的災禍。看來,人口多寡,匹夫有責了!
 
下一頁
back to 第一章第一節目錄


07. 人身小天地。
Jin-sin siau-then-te.
人的身体是天地的縮体。
這是道家養生術和漢醫學的見解,說人体的生理特性是相應於天地自然的。因此,可以從天地的結構獲得有關人体的,甚至是命運的知識。
語見,元、道士陳致希的《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注解》:「人之身得天地中正之氣,頭像天,足像地。故曰:『人身小天地。』」
現代漢醫仍然用陰陽五行說,去了解人体構造和性質。例如,把五行關聯人体的臟器,說:肝、筋、目屬木;心、脈、舌屬火;脾、肉、口屬土;肺、皮毛屬金;腎、骨、耳屬水,並且按陰陽一氣的原理來治病。[注2] 相命術,也是應用陰陽五的原理行來推算的。
 
08. 人有三魂七魄。
Lang-u sam-hun chhit-phek.
人的精神体有魂三魄七。
這是道教的靈魂觀念。
三魂:胎光、爽靈、幽精等三個魂神。七魄:尸狗、伏尸、雀陰、吞賊、蜚毒、除穢、臭師等七條魂魄。道書說「三魂」是清明的精神体,而「七魄」是人身陰濁之氣。 (《雲笈七籤‧魂神》)我們不知道這些靈体的究竟。
台灣民間信仰認為,人死後,魂成為鬼神而永存,但魄卻隨死而亡;人死後每七天散一魄,因此要請烏頭師公「做旬」。 [注3] 同時,民間的魂神信仰,具體地表現在「收魂」、「收驚」,[注4] 等等法事上面。當我們觀察台灣民間信仰現象時,看到神壇處處,巫術的烏雲籠罩著寶島,善良單純的人心好像被凶神惡煞牢牢控制著,實在非常可憐! 假如真的要提升台灣人的精神境界的話,不能不優先考慮,應該如何來淨化污染心靈的「陰濁之氣」。
 
09. 十二條靈魂掙一間。
Chap-ji-tiau leng-hun chin chit-keng.
人在極度駭怕時,十二條靈魂擠壓在一起。
用來形容人受到驚嚇的狀態。
掙:壓迫、擠迫、緊張。一間:一處,一室;究竟是指心、腦或另有所指,不詳。
 
下一頁
back to 第一章第一節目錄


10. 人命關天。
Jin-beng koan then.
生命的價值和重要性是非常重大的。
用來呼籲,護生尊命,保障人權,保護動物權,維護自然環境。
在亞洲幾個古國,「人命關天」喊了數千年,但殘害生命之事,卻層出不窮,例如,死刑冤獄,政府軍警濫殺人民,建造核能發電廠危害眾生,一胎化政策造成女嬰的大屠殺,活生生的販賣死刑犯的器官以供移植等等。在這種現況之下,我們有什麼辦法使「敬畏生命」的倫理觀念,落實在社會,實現於生活上呢﹖這該是現代人,不能逃避的嚴肅課題吧!
 
11. 有錢難買命。
Iu-chen lan mai-beng.
生命不是錢所能購買的。
用法有二:一是、諷刺那依靠錢財,來修長生不死的法術,或行賂買命之罪犯。二是、用來勸人,不可做要錢,不要命的事情,或工作。
難:指不能,此處不做「困難」解釋。
舊社會腐敗的官場文化,造成了嚴重的「錢可以買命」的假像,如:秦始皇等歷代帝王的求仙,無數富人的煉丹延命,層出不窮的貪官污吏的「有錢辦生,無錢辦死」。用這句古諺用來否定他們求長生不死的迷信,批判他們相信用金錢可以贖命,真是恰當。
然而,我們不能否認,用金錢來建設清潔、安全、衛生的生活環境,來增進保健、醫療施設,來過著安定的工作和生活,雖然不能買到「永生」,但「要買」健康、愉快、長命,應該沒有什麼困難。但是,現代台灣社會的問題卻是,迷信經濟發展的巫術,而罔顧工業污染,破壞環境衛生,處處顯出「要錢不要命」的瘋狂。臺灣人應該緊急地用行動來反應這句俗語的挑戰。
 
12. 蛇愛命,鼠也愛命。
Choa ai-mia, chhu ia-ai-mia.
蛇與鼠都知道要愛惜生命,何況是人!
這句俗語努力地要把「好生畏死」合理化,但更重要的,她是在大聲疾呼:「尊重生命!」「愛護動物!」偉哉先人! 蛇吃老鼠,人殺蛇鼠,蟲菌最後來收拾人,是不得已的自然之「惡」,眾生就是如此共生共存的。然而,獨裁者為了滿足其政治野心,而控制人民,發動戰爭,塗炭生靈,是必須反對,應該消滅的邪惡!
 
下一頁
back to 第一章第一節目錄



13. 人為萬物之靈長。
Jin ui ban-but chi leng-tiong.
人是萬物中,最有智慧的存在。
常用來定義「人」,標榜人之優越於萬物。出自《尚書‧泰誓上》:「惟天地萬物之母,惟人為萬物之靈。」
靈長:靈智最高的存有,此處不是指動物學的「靈長類」。
人為萬物之靈長的根本條件何在﹖古賢人有所教示:「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中庸》22章)可惜,這句名言常被誤用做:人是萬物的主宰,擁有殺戮動物,剝削大地,破壞生態的藉口。其實,人若不知善待萬物,也就沒有資格說他是「萬物之靈長!」
 
14. 人有人威,虎有虎威。
Lang u lang-ui, ho u ho-ui.
虎用威力,生存在森林裡;人以尊嚴,生活在世上。
用來鼓勵人,要有威武不屈的志氣,要生活得有尊嚴。
虎威:老虎的安全受到威脅時的激動,也是牠獵食時的「猛」和「殘」的勢態。人威:民間了解做,令人不敢親近的「威形」,如包公或關公的尊顏;在修養上解釋做,人該有威武不屈的意志。
人類社會和動物世界,都有憑藉威猛來鬥爭,求生存的一面,而造成所謂「貌輕則招辱」( 楊雄《法言‧修身》) 的殘酷事實。不過,「有文化」的人,應該制約「威猛」,公道地對待所謂「貌輕」的人才對。不過,這種理想要行在臺灣社會,可能非常困難,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不足。怎麼辦?想辦法擴展容人的雅量吧!
 
15.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Jin-goa iu-jin, then-goa iu-then.
人間有比我的能力更強的人,天空有大於我所能看到的天。
用來戒驕傲,勸謙遜,以求更加妥當的知識,深奧的智慧。
這句俗語和「強中更有強中手」的格言有相似之處,但卻含有更深睿的智慧光照。從現代天文學的眼光看來,「人外人,天外天」不無可能,而此一可能性豈不叫人謙虛地再思人和宇宙,人和人的好多問題,例如:人和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嗎? 台灣人是最優越的人民嗎? 鶴佬人是台灣人的中心嗎?男人是女人的「主人」嗎? 顯然,這句古諺的答案是:「非也!」理由簡單明白: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注5] 無疑的,這句諺語對現代台灣人尤有重要的啟示,除了可當做探究學問世界的態度之外,也可用為修睦省籍、族群衝突的原理。
 
16. 人,莫有所長。
Jin, bok-iu so-tiong.
人各有不同的特長。
用來勸戒驕傲,鼓勵謙遜。
呂坤說得好:「人有一長處,即有一病處,其病處,即在所長之中。」(《呻吟語‧問學》) 其實,人的自信心,就是生長在這種謙遜的心,因為人各有所長,我是人,所以我也必有所長。健全的社團,美麗的社會,有希望的家庭,豈不是建立在「各有所長」的基礎上嗎? 何須嫉妒自卑﹖何必貶人稱賢﹖應當集中精力,來發展一己之長;心裡有了自信,人就快樂了!
 
17. 荏荏馬,嘛有一步踢。
Lam-lam-be, ma-u chit-po-that.
再軟弱的馬,還是有牠厲害的一踢。
常用做警語:當留意那看來平凡無奇的人,他們一定有其長處。也用來自勵:切勿妄自菲薄,當努力改良自己的弱點。
荏荏:相當軟弱的樣子。嘛有:也有。做為再肯定動詞,其句式是:「消極或否定意義的第一分句+ 再肯定動詞+ 賓詞」。例如,「就是戇牛,嘛有伊一定的智力。」
 
18. 天不生,無祿之人。
Then put-seng, bu-lok chi-jin.
上天不生沒有福份的人。
用來鼓舞遭遇困難的人,只要樂觀奮鬥,終必得福。
天:指人格化的天,意志的天。祿:福份、福氣,古典的祿和福不同,祿為食饗,福指禎祥。 [注6]
民間普遍相信,人皆有福,雖有厚薄輕重之別。這一信念可能寬鬆怨天尤人的壓抑,帶給人「有路用」的自信。[注7] 可見這句古諺,在建立樂觀奮鬥的人生觀,還是有其積極的意義。
 
19. 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生無根之草。
Then put-seng bu-iong chi-jin, te put-seng bu-kin chi-chho.
凡是人都一定有用,如草之必定有根。
用法有二:一、用來自我鞭策,當善用天賦能力;鼓勵人要自尊自愛,樂觀發奮。二、用做價值和存在的反省,主張人、物,都有意義、有用。
語見,李白的「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對空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用:功用、用途、積極的作為和貢獻。
傳統的台灣人,認識價值的主要公式是:「對我有用的,有價值;對我沒有用的,無價值。」對人,物件、知識、科學、藝術、宗教等等,莫不用此公式來判斷,來分類,來取捨。結果,把價值的世界弄得非常狹小,把數不盡美善的事物都幾乎簡化成工具。當然,個人和社會也都釘住那幾小項「唯我有用」的工具,去奮鬥,去競爭,去擁有。這樣一來,人和社會怎麼會不呆板﹖人間關係怎麼能不緊張﹖現代台灣已經是一個多元價值的社會,有力地挑戰著「唯我有用」的觀念。我們若能夠用寬廣的價值觀去面對新的事物,新的思想,新新的人類,那麼前所未覺,多彩多姿,引人入勝的無數新奇景觀,將躍然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下一頁
back to 第一章第一節目錄


20. 一樣米,飼百樣人。
Chit-iun bi, chhi pah-iun-lang.
吃同樣的米飯,卻養出那麼多異樣的人。
對他人的行動感到意外和失望的慨嘆。這是一句帶有貶義的話。
人的個性、思想和行為是非常複雜的,真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更是「一人謯一項,無人謯相同」。[注8] 然而,與其對他人的行為徒嘆失望,倒不如退而自省,靜觀人間百態,既使得不到智慧的光照,至少也能增加一分安己容人的空間。
 
21. 人之初,性本善。
Jin chi chho, seng pun-sen.
原初的人性是良善的。
這是一句家喻戶曉的名言,頗能代表台灣人所了解的通俗的人性論。語出,王應麟的《三字經》。
性:人性,指人的本性、本能、理性、理氣。
性善的學說紛紜,最主要的根據可說是《孟子》的這一段話:「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者也,我固有之,弗思耳矣! 」( 《孟子‧告子上》) 這真是美善的哲理,在不斷演出的殘酷悲劇中,人應該學習如何發揮善性,消滅惡性。
不久之前,中國出版了新編的《三字經》,開頭有幾句相當可笑的話:「人之初,無善惡... 抗日寇,毛澤東... 威不屈,周恩來... 核電站,放光芒;隱身術,捉迷藏...」 (《中央日報》1994(8.10):4)
 
22. 人的心,都是肉做的。
Lang-e sim, to-si bah cho-e.
看到別人的痛苦,人都會產生同情心。
用來喚起慈心,鼓勵行善。
肉做的:能夠感覺到悲喜憂樂,能被愛惜,被傷害的器官。喻指有知覺,能同情的心性。
人皆有同情心是人性的一個重要假設,聖人早有論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孟子‧公孫丑上》)無疑的,我們期待臺灣會是一個滿有惻隱之心的社會。那麼,我們要從何處做起呢﹖好像有幾件根本的事要先做:那就是停止荒謬的政治宣傳,節制渲染名利的廣告,修正自欺欺人的一切教條。顯然,這是政府和人民一體努力的大目標;能夠如此的話,久而久之,臺灣人一定會長得更加俊俏,臺灣社會一定能變得更加安寧。
 
23. 鼻孔向落,無一個好人。
Phin-khang an-loh, bo chit-e ho-lang.
凡是人,沒有一個是好的。
對惡人做壞事的慨歎,也用來警告人,必要提防凶人的陷害。
鼻孔向[O?] 落:鼻孔向下,喻指人;而鼻孔朝上的,是禽獸,如鸚鵡、豬、猴、河馬等等。
儒家大師荀子主張性惡說,基調是:「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性惡篇》) 此處,先人用這句俗語,淺顯、直接、活潑、可愛地斷言著人性為惡,真是與荀子之說相得益彰! 雖然性善說不失為美麗動人的假設,良善的個人也不是沒有,但歷史大事卻一再顯出人類「集體的邪惡」是那麼嚴重,而掩蓋了、毀滅了善人善事的事實,例如在近半世紀以來,蘇聯、東歐、德國、土耳其、烏干達、中國、台灣、南美等地,都發生過「大屠殺」,都有數不盡的「抄家滅族」慘絕人寰之事。顯然的,僅是辯論性善或性惡是太奢侈了,人類緊急的需要是:消滅集體的邪惡!
 
24. 觀音媽面前,無好死囡仔。
Koan-im-ma bin-cheng, bo chit-e ho-si-gin-a.
大慈大悲的觀音媽面前,沒有善類。
用來喚起道德反省,激發慈心善行,以及防範小人暗箭。
觀音媽:觀世音菩薩的俗稱;台灣民間相信祂滿有悲智,常常化身救苦救難,普度眾生。台灣人普遍虔誠信仰祂,若說「大街小巷觀音媽」也不為過。全台灣有557 座崇奉祂為主神的寺廟。二月十九是觀音神誕日。[注9]
現今,不僅是台灣社會,幾乎是世界處處,殘暴之氣深重,殺伐魔障瀰漫;人性原惡昭彰,惡行貫滿,真是「在觀音媽面前,無好死囡仔,」一語成讖。怎麼辦﹖人能自救嗎? 觀音媽、媽祖婆、聖母馬利亞,會顯聖來救渡,來安慰嗎? 我們不能不努力尋找拯救之道呀!
 
25. 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San-tiong iu tit-su, se-siong bu tit-jin.
山裡還可能看到長得筆直的樹,但世上不能找到誠實的人。
用做警語,說人心是詭詐的,要小心受騙。語見,《增廣昔時賢文》。
直人:誠實的人;直,正直、誠實。《管子‧心術》:「大道可安而不可說,直人之言不義不顧,不出於口,不見於色,四海之人熟知其則﹖」
我們非常驚訝地發現,具有誠實正直民族性的台灣人,於其民間道德價值的尺度上,誠實和正直的重要性不高。誠實總是被當做「愚戇」看待,說率直的人是「戇大呆」,[注10] 連他的身體結構也被簡化成:「一條腸仔通尻川。」[注11]
臺灣人為甚麼會把「誠實」貶成「戇直」呢﹖我們發現,那是台灣人從其苦難的歷史事件磨出來的「智慧」,從其統治者的拐騙、剝削、強暴、誘殺、迫出來的「乖巧」。有史為證:像1902年,日本政府在斗六等地,用「歸順典禮」騙殺崙背265 名抗日英雄。[注12] 又像1947年二二八事件,國府先用「協議」之名騙殺台灣的菁英,後來繼續羅織種種罪名殺害人民,總數在一萬人以上,[注13] 接著是世界上最長的戒嚴統治和白色恐慌。這不但是台灣歷史空前的大屠殺,而且是詭詐的軍政暴力強暴誠實、謀殺正直,毀壞人民的道德心性。如此殘酷,有誰敢再相信誠實﹖敢再肯定正直﹖
然而,不敢或不信誠實是心病,嚴重地妨害人民的心理健康,擾亂了個人和社會倫理的秩序,造成懷疑詭詐的心性。這終究是毀滅民族的心癌,不開心治療是不行的!
 
────────── 注釋
  1. 詳見,阮昌銳《莊嚴的世界》(台北:文開出版社,1982),頁V-39。  
2. 陰陽五行應用為醫理,歷史悠久,內容複雜,趙棻有簡要的介紹。看:《中醫基礎理論詳解》(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 頁1-30。
3. 參看,林明峪《台灣民間禁忌》( 台北:聯亞出版社1981),頁290。
  4. 收魂、收驚[siu-hun, siu-kia?]:孩子或成人「驚著」[kia?-tioh] 時,請「紅頭師公」 (紅頭道士) 或會「收驚」的人來施法,收回受驚嚇而失散的神魂,謂之「收魂」,又叫做「收驚」。這是民間道教的法術,也是常見的民俗治療方法。( 看,洪惟仁《台灣禮俗語典》( 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86),頁57)
  5. 神學家宋泉盛曾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為題,精闢地闡述了關於神學方法論的一些概念,以及若干重要的反省。其中有令人深思的話,例如,說:「我們人類沒有什麼資格這樣自負的。只要想一想在人類的歷史中弱肉強食。互相殘殺的事從未間斷,只能叫人氣餒,怎能以『萬物之靈』、『上帝之形像』自吹自擂呢﹖」(詳見,《教會公報》1994(7.17):16)。
  6. 看,高樹藩《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 台北:正中書局,1974),頁1178。
  7. 有路用[u lo-Ung]:有為、有用。在台灣詞彙裡,「路用」是非常重要的,充分反映著台灣人的思想特色。台灣人之了解人的價值,比較不是從人的存在、存活去思考,而是焦點於人的能力、作為,去認識的。同時應用「唯我有用」的公式去衡量一切價值。
  8. 一人謯一項,無人謯相同[Chit-lang get chit-hang, bo-lang get san-tang.]: 意思是,每一個人的行動,作風都不相同。謯:戲謯、作弄,開玩笑。
9. 詳見,阮昌銳,同上引,頁V-4,5。
  10. 戇大呆[gong-toa-tai]:大傻瓜也。
  11. 一條腸仔,通尻川 [Chit-tiau tng-a, thang kha-chhng.]:尻川,屁股也。喻指性情率直,不知婉轉,不會隱瞞,更不會撒謊,是一句帶有貶義的台灣俗語。
  12. 詳見,鐘孝上《台灣先民奮鬥史》(台北:台灣文藝社,1983),頁388-393。
13. 陳芳明編《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頁112。
- 本節完結 -
back to 第一章第一節目錄
back to homepage Taiwanese in Deutschland
 

9 Jul 2007

"斩首"策略


外资在华并购斩首策略引发担忧


胡斯然/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13:48 《时代信报》

棋至中盘,突然变招。
  以“新农村建设”为首要议题开局的“两会”,因为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的一番发言,将另外一个关于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敏感话题,变成了最引人瞩目的主题。
  对向外资出售银行和企业股权的强烈反对,以及对于海外投资者利用税收减免政策压垮本土竞争对手的担忧——这是会议进行到一半时,“两会”给关于推进中国改革的热烈讨论增添的新内容。
  “如果听任大量获利和财富落入跨国公司手中,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将逐步消失,国内龙头企业的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就可能完全被跨国公司所控制。那样,即时国内生产总值很大,也是‘虚胖’,也可能危及我们的国家利益,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和主权带来威胁。” 李德水说。
  针对外资垄断性并购我国企业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李德水是首位表态的中国部级经济官员。同时,他的发言之所以得到如此强烈的反响,主要是在3月4日召开的政协经济组联席会上,他的“听众”里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还有金人庆、周小川、刘明康、尚福林等经济官员。
  观点并不孤立
  关注度的升级,令众多跨国公司开始担忧上述反对声音成为主流意见,开始进行新一轮的紧急攻关。而一些外电,也将李德水的讲话理解为中国外资政策风向转变的标志。
  要知道,在“两会”期间,李德水的观点并不孤立。
  “跨国并购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是企业和国家经济走向全球舞台的必经之路。但是,在跨国公司扩大占有其他国家市场时,往往使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经济受到很大冲击,甚至会威胁一国经济安全。”这是全国工商联提交的名为《关于建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的建议》的提案中的一段概括性表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也指出,跨国公司对于中国企业的并购完成后,往往有两种做法,一是终止企业运营,以达到消灭竞争对手,获取国内市场份额的目的;二是把并购获得的企业转变为其下属的加工企业,作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既没有知识产权,也没有核心技术。
  “我一直在担心,没有针对恶意收购的法律,可能给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中国民生银行行长董文标表示。
  人大代表谢朝华更一针见血地指出,柯达、微软、富士和思科均在各自的市场中抢占了主导地位,但地方政府为何要给这些跨国公司提供减免税待遇,而不扶植本土企业提高其竞争力呢?
  到处有收购对象
  正因为外资在国内享受的“超国民待遇”,一些跨国公司或基金在华并购的基本要求是三个“必须”: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这三条目前正在成为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并购活动的基本要求。” 李德水说。
  这一策略被称为外资并购的“斩首”策略。
这种高要求一方面体现了外资在中国并购的“进攻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外资对当前中国并购市场的形势判断:这是一个刚刚涌现的冒险乐园,到处充满了便宜的收购对象!
  不错,对于相当一批外资来说,现在是收购中国企业的最好时机,收购价格正像中国的劳动力一样,与欧美市场相比十分廉价。在国内啤酒行业、日化行业、胶卷行业、电池行业的并购,外资都有经典的并购与出售案例。
  上周,G华新披露将通过定向增发引入跨国水泥巨头豪西盟的消息,四川双马被拉法基并购、冀东水泥也传言被外资并购;去年,龙头企业徐工科技被美国私募基金凯雷间接收购;欧洲私人资本PAG以杠杆收购号称国内最大的婴儿用品公司———好孩子。
  

中国到底有多少便宜的收购对象?

  国泰君安将30倍市盈率以下的公司按并购潜力系数统计出113家公司。但有市场人士也认为,在1400家公司中,完全可以找出200家并购目标。

  经济民族主义

  针对来势汹涌的外资并购势力,李德水呼吁采取行动,限制跨国公司并购本土企业以确立在华市场垄断地位的“恶意”行为。
  从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发展来说,进行合理的管制并非没有道理。事实上,这种管制也是国际惯例,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面对关键行业的收购时,都会无一例外地“讲政治”。
  在德国,公司法规定跨国收购中当一个人收购德国公司25%或50%以上股份或表决权时,必须通知联邦卡特尔局;当收购产生或加强市场控制地位时,这种收购将被禁止。众所周知一个例子是,2004年末联想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遭遇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该交易是否构成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法国宣扬“经济爱国主义”,来抵挡外资的收购。韩国计划关闭令外国投资基金获得大量免税利润的漏洞。
  而去年美国国会迫使中海油放弃对美国石油企业优尼科的收购,更是让中国尝到了经济民族主义的厉害。
  损失600亿美元
  但中国国内的强硬论调,并没有阻止中国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上周四确定三家华尔街投资银行帮助安排其首次公开招股(IPO)事宜。
  该行预计今年稍后在香港上市,集资约100亿美元。中国银行计划在第二季上市,集资约80亿美元。
  这两家银行正在追随中国建设银行的脚步。后者在去年10月上市,集资达到创纪录的92亿美元,此事可以打消目前中国出现的许多批评意见。
  批评家质问,中国为什么要花费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剥离国有企业的
不良资产,只是为了把这些企业大量廉价出售给外国投资者,而这些投资者只是不劳而获,眼看着这些企业的股价飙升?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估计,自1993年以来,中国已因企业赴海外上市而“损失”了600亿美元。如果这些企业在中国国内上市,其IPO价格本来会更高。

STORY: 凯雷 拟收购 徐工


凯雷拟收购徐工45%股权

出处:华尔街日报 2007-3-19

  据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Xugong Group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简称:徐工机械)旗下上市子公司的一份公告显示,美国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 简称:凯雷)已经同意进一步下调对徐工机械原定的股权收购比例,这标志着有关各方耗时甚久的谈判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一艰苦谈判被视为外资企业在华收购所遇困难的一个写照。
  公告称,凯雷与有关各方上周五签署了一份修订协议,同意只收购徐工机械45%的股权。
  而在2005年10月份签署的第一份协议中,凯雷拟以3.75亿美元换取徐工机械85%的控股权。一年之后,由于该计划未能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凯雷将收购方案修订为斥资约2.3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50%的股权。
  作为徐工机械的上市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uzhou Construction Machinery Science &Technology Co.,简称:徐工科技)于上周末向深圳证交所递交了上述公告,宣布有关各方达成了新的协议。新协议的财务条款没有披露,而且仍有待监管部门审批。
  该交易在中国国内备受关注,一些批评人士指政府不应将重要企业出售给外国投资者。若修订后的收购计划获得批准,徐州市政府所属企业徐工集团(Xugong Group)将保有徐工机械55%的股权。

凯雷收购徐工交易再添变数

作者:奥托 出处:新浪科技 2006-12-7

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私人股本集团凯雷(Carlyle)收购中国徐工机械(Xugo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大宗股权的交易昨日再添变数,原因是中国监管机构内部就是否批准这笔久拖不决的交易产生了“争执”。
  在徐工机械进行了历时一年的公开拍卖之后,凯雷于2005年10月份宣布,同意斥资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85%的股份。徐工机械是一家上市公司,其母公司是江苏省徐州市政府控股的一家集团。
  但由于中国国内出现了抵制外资的情绪,导致这笔交易裹足不前。随后,凯雷削减了原先的投资规模,改为双方组建一家合资企业,凯雷在其中持50%股份,但相关交易仍未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
  为打破凯雷投资徐工机械的僵局,中国几个政府部门去年夏天在北京史无前例地举行了三天会议,试图就外资投资建筑机械行业的政策达成共识。
  去年11月,权力颇大的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国资委)决定,凯雷可以持有50%的股份。许多分析人士预计,修改后的交易将很快得到中国商务部(Ministry of Commerce)乃至国务院的批准。
  但知情人士称,商务部一些官员正在游说凯雷,希望它改为收购徐工机械的少数股份,原因是他们认为该领域具有“战略”重要性。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商务部内部就这笔交易发生了重大分歧。一派积极支持凯雷和徐工各占一半股份的股权结构,而另一派则希望对交易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这场争论可能会持续数周。”凯雷拒绝对此置评。
  不过,沃尔沃(Volvo)上月宣布,已通过所有监管机构(包括商务部在山东省的下属机构)的审批,完成了收购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Lingo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70%股份的交易。这表明,中国政府并不认为整个建筑设备行业都禁止外资进入。
  一些法律界人士透露,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正在拟定一份文件,阐明它认为哪些行业和技术领域属于核心行业,禁止外资进入。国家发改委是中国政府主要的经济规划部门。
  译者/何黎

华尔街日报:向文波借博客搅局徐工并购案

作者:Andrew Batson 出处:华尔街日报 2006-7-7

他迁怒的目标是美国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后者在去年10月份同意以3.75亿美元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Xugong Group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简称:徐工机械) 85%的股权。
  此项交易最初被称为具有突破性意义,因为很少有海外投资者能够获得中国国有企业的控股权。但此后该交易就陷入到冗长的政府审批过程中。在6月6日开始的一系列文章中,向文波希望激起公众对此项交易的反对情绪,称这是对国家战略性资产的非法出售。
  周三,向文波的活动从网上延伸到现实领域。他的公司表示,正在准备一份同徐工机械进行合作的方案,方案将提交给政府有关部门。
  在记者周三联系向文波时,他表示在三一重工提出正式方案前,他不便进一步发表意见。他曾在博客上表示愿意出价4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而徐工机械表示,同凯雷投资集团达成的是最终协议,不允许再与其他潜在投资者进行谈判。凯雷投资集团则拒绝置评。
  事态的发展凸显出海外投资者在中国面临的不确定性。向文波显示了精明的国内竞争者可能带来的挑战,他们更善于利用公众情绪,并迅速把握政治风向的变化。
  事实上,具体的政府政策看来正在朝著有利于向文波的方向发展。一份2月份就起草完毕、但上周才公布的政策文件要求,对事关“经济安全和国防”的装备制造业要加以特别的政府保护和扶持。
  尽管向文波用这个新政策来支持他的立场,但该政策的实际影响还不得而知。徐工机械的交易早在颁布新政策前就已经提交给中央政府批准。而且文件列出的“重点”装备领域主要为飞机和发电机等高端产品。徐工机械在本周的声明中称,该公司的产品为“通用机械”,不属于限制外资控股的战略性行业。
  向文波本人显然并不是完全出于自私的动机:当拥有徐工集团(Xugong Group)的徐州市政府几年前首次试探接触可能的外部投资者时,他的确也曾与之接洽。但年销售额低于徐工机械的三一重工在投标中未能成功,尽管对其中原因众说纷纭。目前,向文波的博客内容更多地关注徐工机械为何不应卖给外国投资者,而不是解释为何三一重工是更好的买家。
  向文波在其中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博客文章中写道,“对美元变态崇拜,引进外资在某些政府官员中拥有‘神主’的地位,战略产业受到美元的侵害。”“难道我们要想靠外国人来为我们的现代化提供装备?帮中国创造先进武器?”
  向文波的时机把握得很好,社会上目前对海外投资价值的讨论正一浪高过一浪。海外投资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
  观察家称,最近在美国发生的两件事强化了人们对海外公司的不满: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CNOOC Ltd., 简称:中海石油)收购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 Corp.)计划的失败,以及美国政府部门借安全审查之名阻止使用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 Group Ltd., 简称:联想集团)生产的电脑。联想集团目前拥有以前属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简称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长江商学院(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院长项兵说:“这的确向中国发出了不良信号。而过去人们曾一直把美国视为楷模。”
  不过,在之后对有关海外投资利弊的争论中,国家主席胡锦涛及其他中国领导人公开表示,中国将坚持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
  Andrew Batson


凯雷集团拟投资更多中国私营公司

作者:奥托 出处:新浪科技 2006-12-7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投资公司凯雷集团周三表示,该公司将于未来三到五年内投资更多中国私营公司,希望借此从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中获益。
  凯雷集团亚太区董事总经理何欣表示,该公司去年底创建了一项资金总额为8亿美元的亚洲基金,主要投资于亚太区的三个国家——韩国、印度和中国。到目前为止,凯雷集团已
  经投资了中国三家私营公司,投资总额为7750万美元。这三家公司包括一家本地地板公司、一家户外广告公司、以及一家信贷服务提供商。
  何欣在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论坛上表示:“我们对中国私营公司非常感兴趣,这些公司在业务范围和管理水平方面都同国有企业有很大不同。在投资中国私营公司时,我们并不要求获得管理控制权,因为很多公司的所有者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业务。我们要做的主要有两方面,帮助他们找到优秀的经理人,以及帮助他们将业务扩展到海外市场,例如我们拥有丰富资源和关系的美国市场。”
  但何欣同时表示,凯雷集团投资中国私营公司时会任命一位董事会成员,以确保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上月底,凯雷集团向分时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双方宣称将打造全球最大的户外媒体超级市场。这笔投资是凯雷集团亚洲基金的一部分。何欣表示,凯雷集团将帮助分时传媒吸引更多海外广告客户,其中包括微软和英特尔等美国IT巨头。今年5月,凯雷集团还向上海安信地板公司投资2750万美元,并计划帮助后者在美国市场销售地板产品。
  何欣表示,凯雷集团将把亚洲基金的60%到70%投资于中国和印度市场,特别是还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国中小私营公司。他说:“到目前为止,凯雷集团总部对于我们在中国的投资非常看好。我们认为中国市场还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非常适合投资。”今年10月,凯雷集团与中国顶级机械设备厂商徐工机械修改了此前达成的股权转让协议,收购股份比例由原来的85%降至50%。目前,这一交易仍在等待有关部门的批准,何欣也没有就此发表评论。(奥托)